File:非法移民從哥倫比亞穿越達連隘口雨林地帶的主要路線示意圖.png

Original file(3,840 × 2,160 pixels, file size: 5.14 MB, MIME type: image/png)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Description
中文(繁體):包括中國走線客在內的非常規移民從哥倫比亞穿越達連隘口雨林地帶的主要路線示意圖。(資料來源:國際移民機構與人權觀察)

巴拿馬與哥倫比亞交界的達連隘口(Darien Gap),是貫穿南北美洲的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唯一中斷的地方。這片自然環境艱險的熱帶雨林地帶,過去幾年成為成千上萬中國人走線「潤」美路線的一部份。巴拿馬政府和國際機構在雨林外設立了兩個移民接收點,然而大多數中國走線客不會在此做太久停留,便踏上赴美「新長征」的下一段路程。

過去幾年來,數萬名中國人出於政治和經濟原因選擇離開中國,走線偷渡美國。他們利用厄瓜多的免簽政策抵達那裡,而後從哥倫比亞穿越達連隘口熱帶叢林進入巴拿馬,然後一路北上經過數個中美洲國家抵達美墨邊境,泅渡界河或跨越邊境牆進入美國。

巴拿馬雨林可以說是他們「新長征」中自然環境最艱難的一段。我們此行就前往巴拿馬雨林地帶,了解那些中國走線客的故事。

移民接收點

拉哈斯布蘭卡斯(Lajas Blancas)和聖維森特(San Vicente)是巴拿馬政府與國際機構合作,設立的兩處臨時移民接收中心。這兩個中心位於巴拿馬東部邊境地區達連省小鎮梅蒂提(Meteti)附近。

根據聯合國國際移民機構(IOM)和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報告,非常規移民通過多條路徑從哥倫比亞穿越達連隘口雨林進入巴拿馬,其中最主要有兩條線:一條是從阿坎迪(Acandi)徒步穿越雨林抵達原住民村落巴霍奇基托(Bajo Chiquito),然後乘船沿丘庫納克河(Rio Chucunaque)到達拉哈斯布蘭卡斯移民接收點;另一條是從卡雷托(Carreto)徒步穿越雨林抵達原住民村落迦南門布里略(Canaan Membrillo),再坐船沿門布里略河(Rio Membrillo)到波多利蒙(Purto Limon),之後坐車被送往聖文森特移民接收點。

拉哈斯布蘭卡斯和聖維森特可以說是這些移民走出地形險惡、縱深50公里以上的達連隘口熱帶雨林的終點。

在這兩處移民接收點,每天都有幾百上千人抵達。巴拿馬政府將對抵達的移民進行登記,並為他們提供一日三餐、飲用水以及臨時住所。當局每天組織數十輛大巴,將這些移民從接收點送往巴拿馬與哥斯大黎加交界的邊境地帶。不過這些巴士由私人經營,移民需支付60美元的車費,才能搭車離開。

移民接收點也有聯合國組織以及無國界醫生等國際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的身影,他們為有需要的移民提供醫療、心理諮詢等方面的服務。例如在拉哈斯布蘭卡斯移民點,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的工作人員會給到達的移民發放一個物資包,裡面有紙巾、消毒洗手液、防曬霜、驅蚊液和雨衣等在熱帶環境生活所需的一些用品。

中國走線移民成穿越雨林第四大群體

移民接收點還可見私人小賣部。在拉哈斯布蘭卡斯,一個小賣部外面掛著一塊布,上面用中文寫著「中國微信支付寶便利商店兌換美元」幾個字。聖維森特的一個小賣部販售的許多零食和飲料,包裝上都是中文。

這些中國元素也暗示抵達這些移民接收點的非常規移民中有不少中國人。在我們採訪的幾天中,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數十名中國人,儘管移民接收點的主要群體來自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海地等中南美洲國家。

根據巴拿馬政府的統計,2023年非常規穿越達連隘口的中國人超過25500人,成為繼委內瑞拉人、海地人和厄瓜多爾人之後的第四大群體,而且是人數增長最快的群體。2022年,穿越達連隘口的中國人是2005人,在2010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僅376人。

巴拿馬政府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月26日,2024年穿越達連隘口的中國人已達4,269人,選超去年同期。

我們遇到的中國人,大多是20-40歲的青壯年男性,也有不少是拖家帶口。在聖維森特,攜家帶眷走線的中國人較多,這條線被認為穿越雨林所花天數少,但是要支付給「嚮導」(蛇頭)的費用也高;在拉哈斯布蘭卡斯,則是獨自走線的青壯年中國男性居多,這條線被認為花費時間長,但費用較低,也是許多南美移民選擇的路線。

中國走線客休整片刻即繼續北上

不少南美移民,在歷經穿越雨林的花費後,由於支付不起每人60美元的大巴錢,而滯留在移民接收點。他們有的聯絡親朋友好匯錢資助,有的則在接收點打點零工存錢湊繼續北上的路費。

大巴費用對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中國走線客來說可以負擔。他們大多數人在抵達移民接收點後,當天就會乘大巴離開,除非生病或受傷等原因走不了。

他們一般當天清晨搭乘當地名為Piragua的木船(船費每人25美元),從原住民村落行船5-6個小時,於中午左右抵達移民接收點,領取食物稍微休整一下後就去排隊等大巴。大巴通常下午三、四點以後發車,沿著泛美公路開出雨林所在的巴拿馬東部邊境省份達連省,隔天清晨抵達巴拿馬西部邊境,進入哥斯大黎加。

中國走線客們再從那裡繼續他們的北上「潤」美之路。
Date
Source 記者手記(1):巴拿馬雨林外 不斷抵達的中國走線客
Author VOA
Permission
(Reusing this file)
Public domain
This media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 solely consists of material created and provided by Voice of America, the official external broadcasting serv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View Terms of Use and Privacy Notice (copyright information).


Voice of America republishes reporting from the Associated Press, Agence France-Presse and others. Always check the credit; such content is not in the public domain. Occasionally, a wire photo will be originally published with Voice of America watermarks and later corrected updated with the correct attribution. Use caution when uploading recently-published images or when a specific Voice of America photographer is not identified.
Logo of the VOA
Logo of the VOA
Annotations
InfoField
This image is annotated: View the annotations at Commons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6:51, 2 March 2024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6:51, 2 March 20243,840 × 2,160 (5.14 MB)RZuo (talk | contribs)Transferred from https://gdb.voanews.com/01000000-c0a8-0242-d3fb-08dc3a35b8fb.png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