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892-11233 中國熱帶作物.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706 × 7,085 pixels, file size: 19.1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6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中國熱帶作物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黃晃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熱帶作物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介紹椰樹、檳榔樹、樟樹、龍舌蘭等熱帶作物的性狀、種植與管理等

目錄
第一篇 椰子樹
第一章 椰樹之性狀
第二章 椰樹之用途
第一節 椰果之用途
第二節 椰花及花莖之用途
第三節 椰葉及椰芽之用途
第四節 樹幹及根部之用途
第三章 椰樹適宜之氣候及土壤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土壤
第四章 椰樹種植法
第一節 選種
第二節 育苗
第三節 選擇苗圃位置
第四節 整土及日除
第五節 播種
第六節 苗圃之管理
第七節 定植
第八節 老樹之移植
第五章 椰林之管理
第一節 施肥與肥料之種類
(一) 血液
(二) 鮮肉及干肉
(三) 昆蟲
(四) 殘餘之動植物
(五) 魚肥
(六) 溝坭
(七) 磷肥
(八) 鉀肥
(九) 堆肥
(十) 綠肥
第二節 中耕
第三節 灌溉
第四節 開花結實之管理
第六章 椰樹之病害
第一節 昆蟲
(一) 黑犀甲蟲
(二) 紅犀甲蟲
(三) 白蟻
(四) 胭脂蟲
(五) 土猛
第二節 鼠類
第三節 獸類
(一) 野豬
(二) 箭豬
第七章 收穫與收量
第八章 椰樹產品之利用
第一節 椰實之利用
(一) 椰片之製造法
(二) 椰油及其製造法
(三) 椰麱之利用及其製造法
(四) 椰果纖維之利用
(五) 椰脂之用途
第二節 椰樹之花莖利用
椰糖及椰酒製造法
第九章 椰樹產品在商業上之地位
第十章 越南之椰樹
第一節 分布之區域
第二節 育苗
第三節 定植
第四節 肥料
第五節 病蟲害與益蟲
第六節 收穫時期與產量
第七節 商業
第十一章 廣東瓊崖島之椰樹
第十二章 雲南普思沿邊車裡縣之椰樹
第二篇 檳榔樹
第一章 檳榔樹之性狀及其種類
第一節 性狀
第二節 種類
第二章 檳榔種植法
第一節 選種
第二節 發芽
第三節 移植苗圃
第四節 定植
第三章 肥料及病害
第一節 肥料
第二節 病害
第四章 收穫與收量
第五章 商業上之檳榔
第六章 雲南普思沿邊之檳榔
第三篇 樟樹
第一章 樟樹之性狀及用途
第一節 性狀
第二節 用途
第二章 樟樹種植法
第一節 種子發芽力
第二節 育苗
第三節 定植
第三章 樟樹之管理及病害
第一節 管理
第二節 病害
第四章 樟腦製造法
第一節 原料之選擇
第二節 製造樟腦之方法
(一) 我國古法制腦法
(二) 精製樟腦法
第五章 雲南普思沿邊之樟樹
第六章 雲南建設廳林務處對於推廣樟樹造林辦法
(1) 推廣種香樟林辦法
(2) 原生香樟林調查表
(3) 樟樹造林法
第七章 中國樟腦產銷情形
第四篇 龍舌蘭(俗名菠羅麻)
第一章 龍舌蘭之性狀及其種類
第一節 性狀
第二節 種類
第二章 龍舌蘭之產地與氣候土壤
第三章 龍舌蘭種植方法
第一節 繁殖
第二節 定植
第三節 管理
第四章 收割與產量
第五章 纖維之製造
第六章 雲南普思沿邊之龍舌蘭
附 殺蟲藥劑波爾多液製造法
附錄 茶
第一章 茶樹之性狀
第二章 茶之分類
第一節 茶樹之分類
第二節 茶葉之類別
(一) 依製法之名稱
(二) 依採摘時期
(三) 依地方出產
第三章 茶樹之分布氣候及土宜
第四章 茶樹種植法
第一節 選種
第二節 繁殖
(一) 育苗
(二) 點播
第三節 定植
(一) 整地及栽植距離
(二) 移植之時期
第五章 茶樹之管理
第一節 中耕
第二節 整枝
第三節 施肥
第六章 茶樹之病害
第一節 蟲害
第二節 菌病
第七章 採茶與收量
第八章 制茶法
第九章 品質與商業
第十章 雲南普思沿邊茶業概況
第一節 元江
第二節 墨江
第三節 寧洱
第四節 佛海
(一) 佛海產茶之歷史
(二) 佛海茶與西藏
(三) 佛海茶稅歷史
(四) 佛海茶之繁殖
(五) 佛海茶之採制時期及種類
(六) 佛海制茶方法
(七) 佛海茶農與茶商之交易
第五節 佛海一帶之緊茶製造包裝運銷情形
(一) 品質
(二) 揀茶
(三) 剁茶
(四) 潮茶
(五) 稱餅
(六) 揉制情形
(七) 發汗
(八) 筍葉
(九) 扎篾
(十) 茶籃
(十一) 包裝及堆茶
(十二) 茶馱重量及運輸
(十三) 運銷西藏之途徑
附 佛海縣茶業同業公會章程及大茶號資本表
第六節 鎮越縣
(一) 茶山之分布及產量
(二) 採茶與制茶
(三) 茶商之組織及營業狀況
(四) 運銷路線及售價運費
第七節 江城縣
(一) 產量
(二) 運銷路線
(三) 茶業滯銷失敗之原因
(四) 歷年之茶價及運費比較
第十一章 改良普思沿邊茶業之意見
第一節 改良品種
第二節 整理舊有之茶山
(一) 砍去雜樹
(二) 施行修剪工作
(三) 種植綠肥植物
(四) 確定株間之距離
第三節 病害防治法
(一) 桷寄生科植物
(二) 兔絲子
(三) 地衣及蘚苔
(四) 紅銹病
(五) 褐葉枯病
(六) 赤葉枯病
(七) 葉瘤病
(八) 腐根病
第四節 擴大植茶之面積
第五節 製造及廣告之改良
第六節 對外貿易之統治
第七節 整理交通節省運費
(一) 佛海茶業之運銷
(二) 思茅集中運銷之交通
(三) 鎮越江城一帶集中運銷之交通
(四) 景谷集中運銷之交通
第八節 整頓運銷交通之意見
第十二章 雲南省歷年茶業之推進
第一節 雲南全省產茶之區域
第二節 宜良茶場及茶業實習所之歷史及其經過
第三節 昆明第一茶場概況
(一) 茶場之歷史
(二) 茶場地勢面積及其土質
(三) 茶樹及苗之數量
(四) 茶之種類及其性狀
(五) 茶樹之年齡及其高度
(六) 茶樹之病害
(七) 茶樹之管理
(八) 茶樹施肥與不施肥之比較
(九) 茶樹整枝與不整枝產量之比較
(十) 摘茶之時間季節及次數
(十一) 採摘之方法
(十二) 製造紅綠茶之方法
(十三) 每百斤生葉制獲紅綠茶之量
(十四) 售價與銷路
(十五) 貢茶十里春種植之狀況及每百斤之價值
參考書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9[194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熱帶作物
中圖分類
InfoField
S590.19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guo re dai zuo wu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3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29,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29, 10 June 20234,706 × 7,085, 269 pages (19.1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熱帶作物 (1/1) by 黃晃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892,11233; 民國圖書.1; 中國熱帶作物)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