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4242-41940 村制學講義.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31 × 1,235 pixels, file size: 37.1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08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村制學講義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伊仲才編述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村制學講義
Publisher
大中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著者任江寧村制育才館館長時編寫的講義。包括《村制學通論》、《現行關係村政法令及黨綱黨義》、《村制規約》、《村公產經營方法》、《合作制度要義》、《村制保衛行政》等15種講義的匯編本。有編述者《村制學講義付刊詞》

目錄
村制學通論講義目錄
一 村制學之定義
二 歷代民族思想對於村制之向心力與離心力
三 現代全民族與村制之關係
四 民族思想中之村制為放大的家政
五 村制為居民第一天性上之直接產物
六 村制為全民各個分子實政治思想之有機體
七 村制在革命政治上之立場
八 村制學在現代學術上所占之地位
九 村制學有免除知識階級壓迫之特色
十 村制學為有普通性之新村學說
十一 黨治下村制與從前地方自治的法律名詞之區分點
十二 劃一村制與市制及不規則的地方名稱之區分點
十三 村制學之現在與未來
附江寧「市」「鎮」「村制」章程
現行關係村製法令及黨綱黨義講義目錄
一 弁言
二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三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
四 江蘇省市鄉行政組織大綱
五 暫訂江蘇省各縣村制組織大綱草案
六 中山先生關於家族單位制之演講
七 結論
革命化的村制講義目錄
一 弁言
二 革命化之意義
三 組創村制時領導人之革命化
四 組成村制後全村人之革命化
五 村制政治之革命化
(甲) 村政革命化之活躍於靜止
(乙) 村政革命化與民族主義
(丙) 村政革命化與民權主義
(丁) 村政革命化與民生主義
六 結論
村製成例考講義目錄
一 緒言
二 先進的村製成例
(甲) 翟城村村制
(乙) 美國新英蘭六州村制
三 演進的村制
(甲) 定縣村制
(乙) 山西村制
(丙) 雲南村制
四 中外村製成例之優點
(甲) 國內村製成例之優點
(乙) 德國村製成例之優點
(丙) 日本村製成例之優點
(丁) 英法村製成例之優點
五 結論
組織村制須知講義目錄
弁言
上篇 組織村制之實施程序
(一) 基本組織
(甲) 設置村公所
(乙) 繪具村界草圖
(丙) 編制戶口閭鄰清冊
(丁) 議決公約及應用規則
(戊) 編制臨時預算案
(巳) 舉行紀念周與訓練村政儀式
(二) 初步工作
(三) 繼續工作
下篇 村長副之道德與責任
(一) 公道
(二) 熱心
(三) 毅力
(四) 委辦事件
(五) 報告事件
(六) 發達一村之利益
(七) 圖謀一村之安寧
(八) 開發一村之富源
(九) 倡辦一村之學校
(十) 立室一村分年進行之志向
(十一) 維持村德與村信
(十二) 議定村規
(十三) 慎重村款
(十四) 干涉遊民
(十五) 提倡村中救貧事業
(十六) 模範之村長副
村制救貧行政講義
第一編 總論
一 救貧行政之概念
二 我國救貧行政之沿革
三 各國救貧行政之沿革
四 救貧行政之意義
五 救貧行政只旨趣
六 貧困之原因
第二編 分論
一 緒言
二 災民之救恤
三 貧兒之救護
四 勞動地位之改調
五 免囚之保護
六 不良少年之感化
七 產業上之協濟
八 不虞防備之組合
九 庶民融資
十 庶民保健
十一 勞務分配
十二 庶民教化制度
十三 勤儉獎勵
十四 經濟的學說與救濟制度
十五 社會的理說與救濟制度
十六 結論
合作制度要義講義目錄
一 導言
二 合作制度之緣起
三 合作制度之種類
四 合作制度之各國實例
五 關於黨義上之合作價值
六 各種合作事業之實行案
七 結論
因利國家的理財論講義目錄
一 弁言
二 國家理財之先決問題
三 因利的國家理財之條理與原則
四 整理金融
(甲) 整理金融之抽象理論
(乙) 整理金融之理論與辦法
(丙) 整理金融之具體辦法
五 保護貿易
(甲) 國定稅率
(乙) 國外公司
(丙) 獎勵遠航
(丁) 金匯兌本位制
六 清剔積弊
七 司法監督
八 結論
村制勤業行政講義目錄
一 村制勤業行政之先決問題
(甲) 農工商三種政策的價值之較觀
(乙) 農業國家的上級各農政機關制度之改進
二 村制上勤業總機關之設備
(甲) 農產物製造物品評會
(乙) 丹麥式小農會
(丙) 美國勤業機關之概況
(丁) 勤業會
(戊) 展覽會
三 勤儉儲蓄會
四 看守禾稼規約
五 保護森林規約
六 防除害蟲會
七 家畜保險合作社
八 關於合作制度範圍之勸業外例
九 關於民生主義賅載之勸業要項
十 論農工協會與農工會對於勸業之關係
十一 結論
農村教育講義目錄
第一篇 農業與農村
一 緒言
二 農業之性質
三 農業與人民
四 農業與社會
五 農業與國家
六 農村之意義
七 吾國農村之現狀
八 吾國農村之改進
第二編 農村教育
九 吾國教育之缺點
十 改革農業教育制育計劃
十一 農村教育之意義
十二 農村教育之社會性質
十三 農村教育與農村
十四 農村教育與農業
十五 農村教育與職業指導
十六 農村教育與國家
第三篇 農村學校
十七 農村小學
十八 農村學校之性質
十九 農村學校之組織及設施
二十 農村學校之課程
二十一 農村學校之編制
二十二 農村學校之教學
二十三 農村學校之訓育
二十四 農村學校之教師
附錄一 翟城村關於教育事項
一 教育會
二 教育普及計劃
三 教育費貸用儲金會第一期—學生貸費章程
四 教育費貸用儲金會第二期—公告、會章、貸費規約
五 教育費貸用儲金會第三期—貸用儲金之商榷、農村教育費貸用儲金、族姓教育費貸用儲金、家庭教育費貸用儲金
六 半日學校
七 宣講所
八 圖書館
九 自製講習所
十 樂賢會
附錄二 實施江甯縣農村教育計劃大綱
學治主義論講義目錄
一 導言
二 學治主義與訓政制度同屬一個政治原則
三 學治主義之認識與山西訓政歷史
四 學治主義又發動之特色
五 學治主義長養之地域
六 學治主義價值之評判
七 學治主義試驗失敗與復興
八 學治主義復興之保障
九 結論
村制保衛行政講義目錄
一 保衛行政之要義
二 地方保衛行政之沿革
三 村制保衛行政之例證
四 德國現行地方保衛行政之持色
五 江蘇省公安團條例之實施
六 美育主義的武德教育
七 結論
文武合德論講義目錄
一 弁言
二 文武合德之緒論
三 凡人出生時表證武德之民族思想
四 凡人性分內兼秉武德之民族思想
五 凡人學術上設備武術之民族思想
六 文武合德制度消滅之故及其恢復之機
七 吾人放棄武德養成軍閥之咎責
八 恢復文武合德之民族思想先學術而後政治
九 結論
村公產經營方法講義目錄
第一篇 前論
一 村公產經營方法與民生主義最初目的之關係
二 村公產經營方法在經濟學上之地位
三 村公產經營方法與從前地方財政學之大別
四 現行村制與從前地方財政之本身性質不同之點
五 村公產之定義
六 經營村公產對於從前地方財政內容之認識與批評
(甲) 從前財政之特性
(乙) 從前財政之價值
(丙) 地方財政與國家財政之關係
(丁) 地方財政之制度
(戊) 地方經費
(己) 地方收入
(庚) 地方公債
第二篇 本論
一 經營村公產之策源
二 村立金融合作社之國內歷史
三 村立金融合作社之國外歷史
(甲) 德國電式金融合作社
(乙) 附德國修式金融合作社
(丙) 對於上列二式之評論
四 厘定村立金融合作實施案之方法
(甲) 村立與公私合股之旨趣及其形式與實質
(乙) 公股之集合與運用
(丙) 私股之集合與運用
(丁) 村立金融合作社組織大綱
五 村立金融合作社對於縣立省立國立各金融合作聯盟之關係
(甲) 實質上之運用
(乙) 形式上之運用
第三篇 各論
一 各種合作事業及各項行政設計
二 結論
村制約規講義目錄
一 緒論
二 村制約規之歷史
(甲) 藍田鄉約
(乙) 翟城村村治組織大綱
三 村制約規對於縣自治籌備之關係
(甲) 江寧縣政府附設籌辦村制處章程
(乙) 江寧村制育才館章程
(丙) 江寧縣暫行村制施行細則
四 村公約
(甲) 議決村公約對於從前地方自治團體公約性質之認識
(乙) 議決村公約對於黨治下應行賅載之規定
五 村規則
六 結論
村制學通論講義目錄
一 村制學之定義
二 歷代民族思想對於村制之向心力與離心力
三 現代全民族與村制之關聯
四 民族思想中之村制為放大的家政
五 村制為居民第一天性上之直接產物
六 村制為全民各個分子實政治思想之有機體
七 村制在革命政治上之立場
八 村制學在現代學術上所占之地位
九 村制學有免除知識階級壓迫之特色
十 村制學為有普遍性之新村學說
十一 黨治下村制與從前地方自治的法律名詞之區分點
十二 劃一村制與市制及不規則的地方名稱之區分點
十三 村制學之現在與將來
附江寧「市」「鎮」「村制」章程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7[192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379.173/35
主題
InfoField
農村-行政管理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693.6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冊([98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2:01,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2:01, 10 June 2023931 × 1,235, 1,083 pages (37.1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村制學講義 (1/1) by 伊仲才編述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4242,41940; 民國圖書-PD2022.2; 村制學講義)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