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6229-7306 國民智育寶鑑.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0.5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2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國民智育寶鑑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馮叔雅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國民智育寶鑑
Publisher
大陸圖書公司[發行者] (上海)
Description

分10編:文字文藝,地理歷史,精神科學,自然科學,數理化學,衛生醫學,農工商學,書畫美術,法制經濟,人事須知

目錄
第一編 文字文藝
第一章 中國文字
一 文字起源
二 六書定義
三 字體溯源
四 音韻略說
五 四聲區別
六 漢文聲母
七 反切捷法
八 國音字母
九 注音方法
第二章 中國文藝
一 文體類別
二 文典舉要
三 作古文義法
四 作駢文義法
五 作古詩義法
六 作律詩義法
七 作絕句義法
八 作詞曲義法
九 作語體文義法
十 作新體詩義法
第三章 外國文字
一 日文概要
二 英文概要
三 法文概要
四 德文概要
五 拉丁文概要
六 世界語概要
第二編 地理歷史
第一章 地理學
一 地理學之定義
二 地理學之類別
三 地球之成因
四 地球之實質
五 地球之年齡
六 地球發育之歷史
七 地球將來之命運
八 地球表面水陸之配量
九 陸之種類
十 水之種類
十一 海岸線與文化之關係
十二 山嶽構成之原因
十三 湖泊構成之原因
十四 世界最高之山峰
十五 世界最長之河流
十六 世界最大之湖泊
十七 世界最大之海島
十八 本國地理概要
(1) 疆界
(2) 區畫
(3) 山脈
(4) 河流
(5) 湖泊
(6) 海岸線
(7) 氣候
(8) 物產
(9) 民族
(10) 商埠
十九 外國地理概要
(一) 亞洲主要之國
(1) 日本
(2) 暹羅
(3) 波斯
(二) 歐洲主要之國
(1) 英國
(2) 法國
(3) 德國
(4) 俄國
(5) 奧國
(6) 意國
(7) 瑞典及挪威
(8) 丹麥
(9) 荷蘭
(10) 比利時
(11) 瑞士
(12) 西班牙
(13) 葡萄牙
(14) 土耳其
(15) 希臘
(16) 羅馬尼亞
(17) 保加利亞
(18) 塞爾維亞
(19) 愛爾巴尼亞
(三) 美洲主要之國
(1) 美國
(2) 墨西哥
(3) 巴西
(4) 阿根廷
(四) 非洲主要之國
(1) 埃及
(2) 摩洛哥
(3) 阿比希尼亞
(4) 里比利亞
(5) 大洋洲
第二章 歷史學
一 歷史與人群之關係
二 歷史之類別
三 正史大意
四 編年史大意
五 紀事本末史大意
六 古史大意
七 政書大意
八 本國歷史概要
(1) 上古史
(2) 中古史
(3) 近古史
(4) 近世史
九 外國歷史概要
(一) 亞洲重要諸國
(1) 日本
(2) 朝鮮
(3) 暹羅
(4) 安南
(5) 緬甸
(6) 印度
(7) 波斯
(8) 阿富汗斯坦
(二) 歐洲重要諸國
(1) 英吉利
(2) 俄羅斯
(3) 法蘭西
(4) 德意志
(5) 奧地利
(6) 意大利
(7) 瑞典
(8) 挪威
(9) 丹麥
(10) 荷蘭
(11) 比利時
(12) 瑞士
(13) 西班牙
(14) 葡萄牙
(15) 土耳其
(16) 希臘
(三) 美洲重要諸國
(1) 美利堅
(2) 墨西哥
(四) 非洲重要諸國
(1) 埃及
第三編 精神科學
第一章 哲學
一 哲學之定義
二 哲學之分派
三 中國哲學概要
四 西洋哲學概要
第二章 心理學
一 心理學之定義
二 心理學之分類
三 心理髮達之原因
四 心理的三大現象
五 智識之種類
六 感情之種類
七 意志之種類
第三章 論理學
一 論理學之定義
二 論理學之派別
三 論理學之重要
四 論理學之命題法
五 論理學命題之種類
六 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
七 演繹推理之定言三段論法
八 演繹推理之假言三段論法
九 演繹推理之選言三段論法
十 歸納推理之屬於完全者
十一 歸納推理之屬於不完全者
十二 類推法
第四章 宗教學
一 佛教大綱
二 道教大綱
三 回教大綱
四 基督教大綱
五 猶太教大綱
七 波斯教大綱
第四篇 自然科學
第一章 動物學
一 動物學之定義
二 動物界之分類法
三 動物各器官構造大要
四 動物界之壽命
五 動物界之進化
六 過去時代之動物
七 動物學與人生之關係
第二章 植物學
一 植物學之定義
二 植物界之分類法
三 植物各器官構造大要
四 奇異植物之種類
五 植物成長之要素
六 植物學與人生之關係
第三章 礦物學
一 礦物學之定義
二 礦物界分類法
三 礦物之形體
四 礦物之性質
五 礦物之成分
六 礦物鑑定法
七 礦物與人生之關係
第四章 人體生理學
一 人體生理學之定義
二 人體各器官構造大要
三 人體各器官功用大要
四 構成人體之諸種原素
五 人體生活力之淵源
六 體中物質之消耗與補給
第五章 天文學
一 天體概要
二 恆星與行星
三 太陽系概要
四 地球概要
五 月球概要
六 潮汐之原因
七 彗星無關於災祲
八 流星之理論
第六章 氣象學
一 氣象學之定義
二 空氣與氣象之關係
三 風之成因及種類
四 雲之成因及種類
五 雨露霜雪之成因
六 雷電虹霓之成因
七 氣象測驗之方法
第五編 數理化學
第一章 數學
一 數學之定義
二 筆算概要
三 珠算概要
四 籌算概要
第二章 物理學
一 物理學之定義
二 物性概要
三 固體力學概要
四 流體力學概要
五 熱學概要
六 光學概要
七 聲學概要
八 電學概要
九 磁學概要
第三章 化學
一 化學之定義
二 化學之區分
三 化合物及原素之定義
四 原素之名稱及其符號
五 原素之分類法
六 酸鹽基及鹽之解釋
七 重要化合物之名稱及分子式
八 有機化合物概要
第六編 衛生醫學
第一章 衛生學
一 衛生學之定義
二 骨骼衛生概要
三 筋肉衛生概要
四 皮膚衛生概要
五 消化器衛生概要
六 循環器衛生概要
七 呼吸器衛生概要
八 泌尿器衛生概要
九 五官器衛生概要
十 神經器衛生概要
十一 生殖器衛生概要
第二章 醫學
一 醫學之定義
二 醫學之分類
三 細菌檢查法
四 血液檢查法
五 尿液檢查法
六 糞便檢查法
七 體溫檢查法
八 脈搏檢查法
九 人工沐浴法
十 皮下注射法
十一 各種灌腸法
十二 溫罨冷罨法
十三 電氣治療法
十四 血清注射法
十五 各病診斷法
第三章 藥物學
一 藥物學之定義
二 藥物之分類法
三 健胃藥概要
四 催吐藥概要
五 止吐藥概要
六 瀉下藥概要
七 止瀉藥概要
八 補血藥概要
九 止血藥概要
十 鎮咳藥概要
十一 除痰藥概要
十二 利尿藥概要
十三 發汗藥概要
十四 通經藥概要
十五 安神藥概要
十六 興奮藥概要
十七 退熱藥概要
十八 清涼藥概要
十九 收斂藥概要
二十 刺戟藥概要
二一 變質藥概要
二二 除蟲藥概要
二三 消毒藥概要
二四 緩和藥概要
二五 矯味藥概要
二六 各藥配合之禁忌
二七 各藥服用之極量
第七編 農工商學
第一章 農業學
一 農業之定義
二 土壤概論
三 肥料概論
四 栽培概論
五 畜產概論
六 養蠶概論
七 水產概論
八 森林概論
九 獸醫概論
十 害蟲概論
十一 農具概論
十二 農產製造概論
第二章 工業學
一 工業學之定義
二 工業之原動力
三 機械工業一斑
四 電氣工業一斑
五 紡織工業一斑
六 染色工業一斑
七 建築工業一斑
八 冶金工業一斑
九 化學工業一斑
十 釀造工業一斑
十一 印刷工業一斑
第三章 商業學
一 商業學之定義
二 商業之類別
三 公司之種類
四 貨幣學概要
五 權度學概要
六 商品學概要
七 簿記學概要
八 匯兌學概要
九 銀行業概要
十 堆棧業概要
十一 運送業概要
十二 保險業概要
十三 信託業概要
十四 交易所概要
第八編 書畫美術
第一章 學書法
一 學書總論
二 學楷書法
三 學行書法
四 學草書法
五 學篆書法
六 學隸書法
七 執筆要訣
八 八法詮真
第二章 學畫法
一 畫山水要訣
二 畫樹木要訣
三 畫花卉要訣
四 畫翎毛要決
五 畫草蟲要訣
六 畫人物要訣
七 畫肖像要訣
八 習鉛筆畫法
九 習水彩畫法
十 習油畫法
十一 習幾何畫法
第三章 照像法
一 置器須知
二 擇地須知
三 配光須知
四 裝片須知
五 攝影須知
六 顯影須知
七 定影須知
八 曬印須知
九 放大須知
第四章 刺繡法
一 置器須知
二 配色須知
三 布景須知
四 繡花草法
五 繡鳥獸法
六 繡山水法
七 繡人物法
八 繡各種字體法
九 繡放大照像法
第九編 法制經濟
第一章 法制學
一 法制學之定義
二 憲法概要
三 行政法概要
四 刑法概要
五 民法概要
六 刑事訴訟法概要
七 民事訴訟法概要
八 商法概要
第二章 經濟學
一 經濟學之定義
二 經濟學之類別
三 經濟發展之條件
四 生產論概要
五 交易論概要
六 分配論概要
七 消費論概要
第十編 人事須知
第一章 禮制
一 謁見禮
二 相見禮
三 新式婚禮概要
四 歐美婚禮概要
五 新制喪禮概要
六 歐美喪禮概要
第二章 社交
一 訪謁須知
二 介紹須知
三 敘談須知
四 稱謂須知
五 筳宴須知
六 饋遺須知
七 開會須知
八 演說須知
第三章 旅行
一 國內旅行指南
二 國外旅行指南
第四章 交通
一 全國鐵路概要
二 全國航路概要
三 郵務概要
四 電政概要
第五章 雜類
一 公文種類
二 訴訟書狀
三 商業文件
四 各種契約
五 各種柬啟
六 尺牘程式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2]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道德修養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82
拼音題名
InfoField
guo min zhi yu bao jia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5],[45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6:36,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6:36, 21 April 20231,239 × 1,754, 522 pages (20.5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國民智育寶鑑 (1/1) by [馮叔雅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6229,7306; 民國圖書-PD2022.2; 國民智育寶鑑)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