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0133-9283 實驗觀察植物形態學.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8.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27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實驗觀察植物形態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彭世芳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實驗觀察植物形態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上海)
Description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自然物
第一節 生物與無生物
第二節 礦物學岩石學及生物學
第二章 生物之二大別及其區別
第一節 生物之二大別
第二節 區別動植物之諸學說及其批評
(一) 主張能否運動及移動
(二) 主張食物不同
(三) 主張有無感覺作用
(四) 主張細胞膜之物質不同
(五) 動物與植物根本上無從區別
第三章 植物學之任務及其分科
第一節 植物學之任務
第二節 植物學之分科
(一) 植物形態學
(二) 植物生理學
(三) 植物生態學
(四) 植物分類學
(五) 植物地理學
(六) 古生植物學
本論
第四章 植物概論
第一節 植物之種類
第二節 植物體之部分
第五章 根
第一節 根之部分
第二節 根之種類
(一) 發生之部位
主根
側根
定根
不定根
(二) 質之強弱
草質根
木質根
(三) 形狀之區別
纖維根
圓柱根
圓錐根
紡錘根
球根
塊根
掌狀根
(四) 生長之場處
地根
水根
氣根
寄生根
(五) 生存期之長短
一年生根
二年生根
多年生根
第三節 根之變態
附着根
柱根
呼吸根
同化根
根針
吸根
根被
根囊
缺根之植物
第六章 莖
第一節 莖之部分
第二節 莖之種類
(一) 質之強弱
草本
木本
喬木
灌木
(二) 生存期之長短
一年生草本
二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地下部
宿根植物
(三) 生長之場處
地上莖
地下莖
水莖
(甲) 地上莖之種類
直立莖
傾斜莖
平臥莖
匍匐莖
纖匍枝
短匍枝
匍枝
纏繞莖
攀緣莖
上升莖
(乙) 地下莖之種類
根狀莖
塊莖
球莖
鱗莖
有皮鱗莖
無皮鱗莖
念珠莖
第三節 莖之變態
莖針
莖卷鬚
葉狀莖
肉質莖
第四節 莖之分歧
叉軸法
等分叉軸形
蜈蚣狀叉軸形
螺旋狀叉軸形
單軸法
偽叉軸形
蜈蚣狀單軸形
螺旋狀單軸形
第七章 芽
第一節 芽及苗
第二節 芽之種類
(一) 關於性質之區別
葉芽
花芽
單芽
二重芽
三重芽
混芽
(二) 關於位置之區別
頂芽
腋芽
定芽
不定芽
副芽
重生副芽
並生副芽
葉柄下芽
潛伏芽
肉芽
珠芽
(三) 關於時季之區別
冬芽
夏芽
鱗芽
裸芽
第八章 葉
第一節 葉之部分
第二節 葉柄之變形
第三節 托葉之變形
第四節 葉脈
第五節 等面葉與異葉性
第六節 葉之發達
第七節 葉之髮狀
第八節 葉之種類
(一) 視葉脈之形狀區別之
網狀脈
並行脈
羽狀網脈
掌狀網脈
羽狀裂葉
掌狀裂葉
直走脈
射出脈
橫走脈
(二) 視葉片之數目區別之
(ⅰ) 單葉
全形
葉端
葉腳
葉邊
(ⅱ) 複葉
羽狀複葉之種類
掌狀複葉之種類
(三) 視排列之狀態區別之
互生葉
對生葉
輪生葉
叢生葉
葉序
(四) 視着生之位置及狀態區別之
低出葉
尋常葉
高出葉
(五) 視生存期之長短區別之
散葉
落葉
宿葉
離層
第九節 葉之變態
子葉
鱗葉
苞葉
花葉
葉針
葉卷鬚
捕蟲葉
第十節 相似器官與相同器官
第十一節 植物體之相稱
第九章 花
第一節 花之部分

花冠
雄蕊
雌蕊
花被
第二節 花托
花托膨大
花托凹人
花托伸長
花托變成花盤
第三節 萼
副萼
離片萼
合片萼
管狀萼
漏斗狀萼
壺狀萼
唇形萼
距形萼
帽狀萼
冠毛
第四節 花冠
(甲) 整齊離瓣花冠
十字形花冠
石竹形花冠
薔薇形花冠
百合狀花冠
(乙) 不整齊離瓣花冠
蝶形花冠
假蝶形花冠
(丙) 整齊合瓣花冠
鍾狀花冠
漏斗狀花冠
筒狀花冠
高盆狀花冠
輻狀花冠
壺狀花冠
(丁) 不整齊合瓣花冠
唇形花冠
假面狀花冠
有距花冠
舌狀花冠
第五節 萼與花冠之關係
兩被花
無被花
花蓋
第六節 雄蕊
(一) 花絲
離生雄蕊
合生雄蕊
二強雄蕊
四強雄蕊
單體雄蕊
兩體雄蕊
三體雄蕊
多體雄蕊
(二) 花葯及藥隔
聚葯雄蕊
底生藥
側生藥
內向藥
外向藥
丁字形藥
縱開
橫開
孔開
瓣開
遠隔藥
(三) 花粉
復花粉粒
花粉塊
花粉管
花粉粒之形狀
第七節 雌蕊
(一) 子房
(甲) 雌蕊之種類
單雌蕊
復雌蕊
合生雌蕊
離生雌蕊
(乙) 子房之種類
單子房
復子房
假隔膜
(丙) 子房之位置
上生子房
下生子房
半下生子房
(丁) 子房之縫線
內縫線
外縫線
(戊) 胎座之種類
邊緣胎座
側膜胎座
中軸胎座
特立中央胎座
全面胎座
基底胎座
懸垂胎座
(巳) 胚珠
珠皮
珠心
胚囊
卵球
直生胚珠
彎生胚珠
半倒生胚珠
倒生胚珠
(二) 花柱
(三) 柱頭
第八節 花蕊不全
兩性花
單性花
中性花
雌雄同本
雌雄異本
第九節 花被與花蕊
完全花
不完全花
模式花
第十節 花式圖
第十一節 花法式
第十二節 花之變態
規則的增加
不規則的增加
重疊排列
合生
着生
不規則的發達退化
花托變態
第十三節 花被之髮狀
第十章 花序
第一節 花序之意義
第二節 花序之種類
(天) 無限花序
穗狀花序
複穗狀花序
肉穗花序
葇荑花序
球狀花序
總狀花序
復總狀花序
傘房花序
密束花序
頭狀花序
隱頭花序
傘形花序
復傘形花序
(地) 有限花序
單頂花序
聚傘花序
鐮狀聚傘花序
扇狀聚傘花序
卷傘花序
雁行狀聚傘花序
歧傘花序
密傘花序
團傘花序
輪傘花序
(人) 混合花序
第十一章 受粉及受精
第一節 受粉及受精
第二節 他花受精
風媒花
蟲媒花
蝸牛媒花
鳥媒花
水媒花
雄蕊先熟花
雌蕊先熟花
二形花
三形花
第三節 自花受精
第十二章 果實
第一節 果實之構造及其部分
外果皮
中果皮
內果皮

第二節 果實之種類
第三節 單花果之種類
(天) 乾果

節莢
蒴果
蓋果
長角
短角
蓇葖
穎果
瘦果
翅果
懸果
堅果
胞果
聚合瘦果
(地) 肉果
單漿果
核果
漿果
瓠果
梨果
柑果
聚合核果
第四節 多花果之種類
桑果
隱花果
葎果
球果
第十三章 種子
第一節 種子之構造及其部分
第二節 胚及胚乳
子葉
幼莖
幼根
幼芽
胚乳
有胚乳種子
無胚乳種子
直立胚
屈曲胚
偏在胚
周在胚
第三節 種子發芽時必要之條件
第十四章 植物之畸態
第一節 畸態學及其發達
第二節 畸態之種類
帶化
捻轉
枝垂
線化
囊化
雜形
斑紋
化整
變性
變色
合生及分裂
瘤生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7[192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植物學:形態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Q944-3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shi yan guan cha zhi wu xing tai x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82,1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3:0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3:03, 10 June 20231,239 × 1,754, 327 pages (8.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實驗觀察植物形態學 (1/1) by 彭世芳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0133,9283; 民國圖書-PD2022.2; 實驗觀察植物形態學)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