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2990-31579 漢譯最新物理學教科書.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1.5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73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漢譯最新物理學教科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酒井佐保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漢譯最新物理學教科書
Publisher
合資會社富山房[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第一篇 物質之性質
第一章 物質
第一節 不可入性
第二節 物質之三態
第三節 元素及化合體
第四節 可分性
第五節 分子及原子
第六節 孔性及被壓性
第二章 力
第一節 力之定義及宇宙引力
第二節 分子力
第三節 質量及其單位
第四節 重量力之單位及測力法
第五節 重力
第六節 測質量法
第七節 物質不滅及力之增減
第三章 分子力第一 凝集力及附着力
第一節 凝集力及附着力之定義並溶解
第二節 固體及流體之凝集力
第三節 物質三態之理
第四節 熱與凝集力之關係
第四章 分子力第二 固體之性質
第一節 結晶
第二節 彈性
第三節 彈性之際限及福克之法則
第四節 粘性
第五節 延性及展性
第六節 硬度
第七節 剛性
第五章 分子力第三 流體之性質
第一節 表面之張力
第二節 纖管現象
第三節 表面之粘性
第四節 固體及液體吸收氣體
第五節 流體之彌散
第六節 滲透
第二篇 流體靜力學
第一章 流體之壓力
第一節 流體壓力之基源
第二節 液體之深淺與壓力之關係
第三節 流體之壓力作用於四方
第四節 壓力之傳達
第五節 壓力之增大並壓水機
第六節 液體之表面
第七節 屈曲器中之壓力
第八節 連通器中之液體
第二章 浮力
第一節 亞爾喜美狄之原理
第二節 輕氣球
第三節 水準
第四節 密度及比重
第五節 固體及液體之比重
第六節 浮秤
第三章 大氣之壓力
第一節 大氣之壓力並晴雨表
第二節 副尺
第三節 氣壓並晴雨表之應用
第四章 氣體之性質
第一節 波意耳之法則
第二節 氣體之密度及比重
第三節 波意耳之法則論
第四節 虹吸
第五節 蘇布連希空氣唧筒
第六節 通常空氣唧筒
第七節 空氣唧筒論
第八節 風箱
第九節 水唧筒
第十節 提水筒及水銃
第十一節 消火唧筒
第三篇 重學
第一章 靜止及運動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靜止及運動
第三節 速度
第四節 加速度
第五節 速度之構成及分解
第二章 運動法則
第一節 運動第一法
第二節 力之定義及運動量
第三節 運動第二法其一、力之絕對單位
第四節 運動第二法其二、多力之作用
第五節 運動第三法
第六節 力之構成及分解
第七節 二力均衡
第三章 抵抗
第一節 固體之摩擦
第二節 固體摩擦力之區別及摩擦係數
第三節 流體之抵抗
第四章 宇宙引力及物體之落下
第一節 宇宙引力
第二節 大氣中物體之落下
第三節 墜體之公式
第四節 彈道
第五章 功用及能力
第一節 功用
第二節 能力
第三節 能力之公式
第四節 能力之不滅
第五節 液體流出
第六節 吹霧器並彭仁空氣唧筒
第七節 車、斜面、螺旋楔
第六章 能率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能率之定理
第三節 並行力
第四節 並行分力並槓桿、齒輪、滑車
第五節 偶力
第七章 重心
第一節 重心之定義及求重心法
第二節 隱定
第三節 斤量
第八章 圓運動
第一節 遠心力
第二節 圓運動物體之加速度
第三節 重力與地球之自轉
第九章 振子及振動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單一振子及等時性
第三節 合成振子
第四節 懸錘時辰儀
第五節 衝突及迴轉之中心
第四篇 熱學
第一章 熱及溫度
第一節 熱即分子之能力
第二節 寒暑表
第三節 寒暑表刻度之種類
第四節 最高寒暑表及最低寒暑表
第二章 膨脹
第一節 固體及液體之膨脹係數
第二節 時辰儀之補正
第三節 查耳之法則
第四節 膨脹係數論
第五節 絕對溫度
第六節 波意耳法則與查耳法則之關係
第七節 氣體力論
第三章 比熱
第一節 熱容量
第二節 比熱
第三節 比熱論
第四節 氣體之比熱
第五節 胃龍及鋪奇之法則並諾易曼之法則
第六節 化合熱
第四章 熱之傳導
第一節 熱之移動
第二節 傳導率
第三節 安全燈
第四節 液體之對流
第五節 氣體之對流
第五章 狀態之變化
第一節 融解及凝結
第二節 凝結除外例
第三節 氣化及液化
第四節 融解熱氣化熱
第五節 溶解
第六節 賴丁弗斯多之現象
第七節 復水
第八節 沸騰點及凝結點之不一定
第六章 蒸發及液化
第一節 最大張力
第二節 蒸發氣之凝結及露點
第三節 露、霜、霧、雲、雨、雪
第四節 濕度
第五節 濕度表
第六節 沸騰點與壓力之關係
第七節 蒸餾
第八節 氣體之凝結
第九節 危急態
第七章 熱力學
第一節 熱學力歷史一斑
第二節 熱力學第一法
第三節 氣體之膨脹及壓榨所費之功用
第四節 蒸汽釜
第五節 蒸汽機
第六節 熱力學第二法
第七節 可利用能力之根源並大陽之功用
第五篇 音響學
第一章 波
第一節 振動
第二節 振動之能力並單弦運動
第三節 波
第四節 高低波
第五節 粗密波
第六節 位相
第七節 水面之波
第二章 音響之進行
第一節 音響之基源
第二節 音響之速度
第三章 波之反射及屈折
第一節 音響之反射
第二節 聽音器及耳
第三節 反射波之位相
第四節 波之屈折
第四章 音響之強弱銳鈍
第一節 音響之強弱
第二節 音響之銳鈍
第三節 音叉
第四節 調和不調和音程
第五節 音階
第六節 賽林
第七節 波之長並德不列耳之原理
第五章 干涉
第一節 波之干涉
第二節 吟嘯
第三節 常定波
第四節 原音倍音
第六章 諸物體之振動
第一節 絲及膜之振動
第二節 棒之振動
第三節 板及梵鍾之振動
第七章 應節
第一節 誘應
第二節 應節
第三節 一端開通之空氣柱之振動
第四節 兩端開通之空氣柱之振動
第五節 黑勒母賀初之應節器
第六節 橫笛、豎笛
第七節 風琴笛
第八節 空氣柱之倍振動
第九節 人之音聲
第八章 音響之組織
第一節 韻
第二節 蓄音器
第六編 光學
第一章 光之進行
第一節 光體
第二節 透光、不透光、半透光
第三節 光之直行
第四節 照映
第五節 陰影
第六節 日食、月食
第七節 亮度
第八節 亮度表
第九節 光之速度
第二章 光之反射
第一節 反射之法
第二節 物體之認識並散光
第三節 平面鏡及累反射
第四節 迴轉鏡及六分儀
第五節 反射光之強度
第六節 火線及凹鏡
第七節 山凹鏡所生像及凸鏡
第八節 拋物鏡
第三章 光之屈折
第一節 屈折
第二節 屈折率
第三節 大氣中之屈折
第四節 光之逆行之原理
第五節 全反射
第六節 蜃氣樓
第四章 光學器械
第一節 靈視
第二節 焦點
第三節 焦點距離
第四節 蟲眼鏡及放靈視
第五節 珠面收差
第六節 暗箱
第七節 眼
第八節 眼之整理
第九節 實體眼鏡並兩眼之功用
第十節 幻燈
第十一節 望遠鏡
第十二節 顯微鏡
第十三節 視角及倍率
第五章 光之波動論
第一節 光之能力
第二節 光即愛的兒之波
第三節 屈折法之理
第四節 關係屈折
第六章 分光
第一節 光之組織
第二節 色收差
第三節 分光及偏射並滅色靈視
第四節 露之色
第五節 虹
第七章 色
第一節 余色、單色、複色
第二節 原色
第三節 色之對照
第四節 物體之色並顏料之混淆
第八章 光之干涉及回折
第一節 薄膜之色紐頓環
第二節 回折
第三節 空中之色
第九章 輻射及吸收
第一節 彩影之三大部
第二節 彩影中各部之作用
第三節 分光器
第四節 固體、液體、氣體之彩影
第五節 光線分析術
第六節 透熱體、不透熱體
第七節 濕氣與氣候之關係
第八節 輻射與吸收之關係
第九節 給耳滑夫之法則
第十節 日光之彩影及太陽之組織
第十一節 磷光及螢石光
第十二節 變則分光
第十章 偏光
第一節 電氣石之對光作用
第二節 光波即高低波
第三節 復屈折
第四節 偏光之干涉
第七編 磁氣學
第一章 磁力
第一節 磁氣
第二節 磁石
第三節 磁石之極
第四節 磁氣之兩性
第五節 紀爾伯脫之說
第六節 極之強弱及克倫法
第七節 磁氣量之單位
第二章 磁氣感應
第一節 磁場
第二節 磁氣感應
第三節 磁場之圖
第四節 磁石之衰弱
第五節 保存性
第六節 磁石之組織
第七節 造磁法
第八節 胄耳之現象法接達之現象及給兒之現象
第三章 地球磁氣
第一節 俯角及方位角
第二節 地球磁場
第三節 水平分力及垂直分力
第四節 地球磁力之平等
第五節 羅針盤
第六節 地球磁氣之變改
第八編 靜電學
第一章 電氣上簡單之現象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電氣之種類及其性質
第三節 陰陽兩電氣之量
第四節 傳導
第二章 電氣之分布
第一節 驗電器及驗電板
第二節 電氣在傳導體之表面
第三節 電氣專聚於傳導體之露出部
第四節 電氣密度
第三章 電氣力
第一節 克倫法及電氣量之單位
第二節 電位
第三節 起電力
第四章 電氣感應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感應電氣之量及其種類
第三節 對於不絕緣傳導體之感應
第四節 對於內空傳導體之感應
第五章 發電氣法
第一節 接觸電氣
第二節 熱電氣及歪電氣
第三節 摩擦發電機
第四節 電氣盤
第五節 維謀迓士脫感應發電機
第六節 靜電氣上之實驗
第六章 電氣容量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誘電體
第三節 蓄電器及電槽
第四節 放雷杆
第七章 電氣之運動
第一節 誘電體之歪並給兒之實驗
第二節 殘留電氣
第三節 火星之種類並腓迭爾善之實驗
第四節 稀薄氣體中之花星
第五節 林達根之實驗
第六節 電流
第七節 雷
第八節 避雷針
第九節 極光
第九編 電流學
第一章 電流
第一節 電池
第二節 電路又輪道並局部作用
第三節 〓爾巴尼之蛙
第四節 幕耳達法並電池之起電力
第五節 實用單位並電流表
第六節 電槽、幕耳達電槽
第七節 電池之分極
第八節 格魯謨電池
第九節 彭仁電池及格羅不電池
第十節 達紐耳電池
第十一節 來格蘭西電池
第十二節 格羅克電池
第十三節 乾電池
第二章 電氣分解
第一節 電氣分解
第二節 幕耳達表
第三節 電氣分解論
第四節 副電池
第五節 電鍍法並諾比離環
第三章 磁電氣學
第一節 電流對磁針之作用
第二節 線輪對磁針之作用
第三節 正切電流表
第四節 無定位磁針並諾此離電流表
第五節 老耳德給耳賓反射電流表
第六節 電氣磁石
第七節 電鈴
第八節 電信機其一、電信號碼
第九節 電信機其二、聯絡法及發信機
第十節 電信機其三、受信機
第四章 電氣運動學
第一節 歐母法
第二節 輪道上電位置之變化
第三節 比抵抗
第四節 輪道之抵抗
第五節 抵抗箱
第六節 匪禿斯敦之電橋
第七節 抵抗征溫表
第八節 電池聯結法
第九節 胄耳之現象
第十節 電氣燈
第十一節 熱電流
第五章 電氣動力學
第一節 安倍之定理
第二節 磁電氣感應
第三節 相互感應及自己感應
第四節 路模可富感應器
第五節 發電機
第六節 電動機
第七節 電話機之受信機
第八節 微音器
第九節 電話機之發信機
第六章 諸單位
第一節 元
第二節 靜電氣上之諸單位
第三節 電流之磁電氣上之單位
第四節 磁電氣上之諸單位
第五節 實用單位
第七章 磁電氣光論
第一節 遠作用
第二節 光與電氣及光與磁氣之關係
第三節 電氣上之應接
第四節 電氣波之反射及其屈折
第五節 光波及電氣波
結論
附錄
第一章 電子論
第一節 衣翁
第二節 發拉疊之常數
第三節 電子
第四節 電力
第五節 愛的兒之波
第六節 陰極線
第七節 陰極線之速度
第八節 x放線
第九節 樋線
第十節 惰性
第十一節 斥漫之現象
第十二節 電子論小史
第二章 放射
第一節 放射作用
第二節 射射體
第三節 放線之種別 a線
第四節 b線
第五節 y線
第六節 發光作用
第七節 化學作用
第八節 電氣作用
第九節 熱作用
第十節 放出物
第十一節 放射物之變化
第三章 無線電信機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發信機
第三節 受信機
第四節 接續法
第五節 結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明治40[190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物理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634.7
載體形態
InfoField
63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02,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02, 21 April 20231,239 × 1,754, 673 pages (21.5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漢譯最新物理學教科書 (1/1) by 酒井佐保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2990,31579; 民國圖書-PD2022.2; 漢譯最新物理學教科書)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