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0jh002246-46582 誠意伯文集.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72 × 1,339 pixels, file size: 24.6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6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誠意伯文集  wikidata:Q99690527 reasonator:Q99690527  Add properties to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明〕劉基撰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誠意伯文集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Object type written work Edit this at Wikidata
Description

包括御書、誥詔等一卷,《郁離子》三卷,文四卷,賦、騷一卷,古樂府一卷,詩八卷,《春秋明經》二卷,共二十卷。卷首有序文多篇及著者行狀、碑銘

目錄
誠意伯像讚行狀
卷之一
御書 七篇
御製慰書
御名書
又貼
又御名書
御寶詔書
皇帝手書
御製平西蜀文
誥詔 六道
附欽降祭文禮部會議制誥 六道
御史中丞誥
弘文館學士誥
誠意伯誥
御賜歸老青田詔書
襲封誠意伯誥券
贈諡太師文成誥
頌表 六道 附謝恩表
長史傳
瑞麥頌
祀方丘頌
平西蜀頌
甘露頌
謝恩表
合門使劉仲璟遇恩祿
第二卷
郁離子 十八篇
千里馬
魯般
玄豹
靈丘丈人
瞽聵
枸櫞
螇螰
天地之盜
省敵
虞孚
天道
牧豭
公孫無人
蛇蠍
神仙
麋虎
羹藿
九難
第三卷
序 四十一篇
送高生序
雙清詩序
郭子明詩集序
送別燈和尚還鄉序 並詩
贈弈棋相子先序
海寧州賈希寶義塾詩序
沙班子中興義塾詩序
送月忽難明德江浙府總管去官序
章秀才觀海集序
送海寧張知州滿任去官序
槐陰讀書圖序
送海寧尹知州官序
送柯上人遠遊詩序
竹川上人集韻序
全嬰堂序
鄭士亨東遊集序
照玄上人詩集序
送熊文彥歸江西序
悅茂堂詩序
送張山長序
牡丹會詩序
送道士張玄中歸桐柏觀詩序
贈醫學院祿江仲謙序
贈徐仲遠序
王原章詩集序
送余希賢歸江東序
送章三益之龍泉序
贈陳伯光詩序 井詩
季山甫文集序
項伯高詩序
呂周臣詩集
送宋仲珩還金華序 並詩
送黃叔晹歸金華序 井詩
蘇平仲文集序
送謝教授序
送錢士能之建昌序
送順師住持瑞岩寺序
喜雨詩序
唱和集序
靈棋經解序
宋景濂學士文集序
記 三十四篇
季氏湖山義塾記
尚友齋記
友梅軒記
海寧應氏墓庵記
杭州實庵和尚福嚴寺記
飲泉亭記
游雲門記
出越城至平水記
活水源記
自靈峯適深居過普濟寺清遠樓記
發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
深居精舍記
松風閣記前後
橫碧樓記
孝友堂記
白雲山舍記
怡怡山堂記
棣萼軒記
魚樂軒記
養志齋記
裕軒記
尚節亭記
前江淮都轉運軍鹽使宋公政績記
壽萱堂記
諸暨州重修州學記
紹興崇福寺記
賈性之市隱齋記
浙東處州分府元帥石末功德政記
浙東肅政廉訪司處州分司題名記
苦齋記
清齋記
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記
大勇齊記
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
杭州路重修府治記
獨冷先生傳
第四卷
跋 九篇
書蘇伯修御史斷獄記後
書劍禹疇行孝傳後
書善最堂卷後
題醫者王養蒙詩卷後
書為善堂卷後
書紹興與府達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後
題劉商觀奕圖
書申屠子迪毀杌木廟曹操像文後
題王右軍蘭亭帖
說 七篇
天說上下
雷說上下
醫說贈馬復初
獅子圖說
菜窩說 並序
問答語 四篇
賣柑者言
樵漁子對
答鄭子享問齒
愁鬼言
解 四章
拙逸解
難解附辨三章
文 二篇
送窮文
諭甌栝父老文
銘頌箴贊 十七篇
尊聞堂銘
敬齋銘 並序
奎上人耘杖銘
朱伯言硯銘
紹興能仁寺鐘銘 並序
醒齋銘 並序
玉兔泉銘 並序
王原實裕齋銘
梅頌 並序
順齋箴為夏仲珍作
守口如瓶箴
敬齋箴 並序
官箴三篇
靈峯寺植木贊
畫龍贊
碑銘 二篇
北領將軍廟碑
嘉興路重修陸宣公書院碑銘
墓志銘 九篇
劉顯仁墓志銘
海寧應和卿墓志銘
紫虛觀道士吳梅澗墓志銘
吳孟思墓志銘
王子明墓志銘
處州路教授吳府君夫人梁氏墓志銘
陳處士墓志銘
陳司戶墓志銘
處州分元帥府同知副都元帥石末公德政碑頌
連珠 六十八首
擬連珠 六十八首
第五卷
賦 八篇
述志賦
吊諸葛武侯賦
吊祖豫州賦
吊岳將軍賦
吊泰不華元帥賦
伐寄生賦 並序
通天台賦 並序
龍虎台賦 並序
騷 十五篇
九嘆九首
秋日慘澹
思歸引
松筠軒歌
漁父歌
麥州圖歌
山陰王景回友樵齋辭
柳橋漁唱二首為黃中立作
獲麟操
在陳操
白雲歌為良上人作
秋山圖歌
梁孝子廬墓詞 並序
送龍門子入華山辭 並序
王彥中哀辭
古樂府 一百七十九篇
艾如張
芳樹
上陵
將進酒
上之回
朱鷺
巫山高
戰城南
君馬黃
思悲翁
聖人出
釣竿
思美人
關山月
楚妃嘆
上清詞三首
漢宮曲
江上曲八首
寒夜謠二首
夜夜曲
秋夜曲
長歌續短歌
牆頭花
望行人
長頌梢
折楊柳
王子喬
走馬引
結交行
梁甫吟
春日行
牆上難為趨行
少年行
獨漉篇
懊憹歌
王昭君
塘上行
君子有所思
上山采蘼蕪
雙桐生空井
美女篇
玉階怨
秋思
長門怨
宛轉歌
長相思
雉子班
朗月行
大牆上蒿行
雞鳴曲
邯鄲才人嫁為飼養卒婦
出塞
入塞
孤兒行
病婦行
淮南王
蜀國弦
昔昔鹽
東飛伯勞歌
雙燕雛
鳥栖曲
三洲曲
武陵深行
遠如期
大堤曲
明月子
短歌行
長安道
隴頭水
秋宵吟
車遙遙
陽春歌
鳴鴈行
獨不見
梅花落
折楊柳
秋夜月
棗下何纂纂行
白苧詞二首
蝦蝶行
釣天樂
周小史
結襪子
拔蒲三首
從軍五更轉
前有尊酒行
公無渡河
隔谷歌
步虛詞五首
氣出唱
班婕妤
神弦曲
短歌行
長歌行
燕歌行
江南弄七首
步出夏門行
丹霞蔽日行
烏生八九子
猛虎行
行路難二首
野田黃雀行
何當行
射虎詞
苦哉行
起夜來
長相思
無愁果有愁曲
妾安所居
放歌行
雁門太守行
艷歌行
門有車馬客行
煌煌京洛行
升天行
長安有狹邪行
飛龍行
春思
靜夜思
華山畿
冬暖行
節婦吟
登高丘而望遠海
江上曲
北風行
銅爵台
薤露歌
沐浴子
秋閨曲
蓮塘曲
蒿里曲三首
促織詞
銜泥燕
秋思二首
寒夜曲
克鏡詞並序
琅琊王歌四首
長相思四首
殘絲曲
拜新月
自君之出矣
美人燒香詞
築城詞
畦桑詞
買馬詞
神詞曲
雨雪詞
苦寒行
遠客嘆雨
久別離
苦熱行二首
梁甫吟送鄭希道入京
望遠行俟後舟不至作
女兒割股詞為徐勉之作
巴陵女子行
秦女休行
蠻中歌二首
閨詞六首
烏啼曲
五雜俎
春江曲
公子行
仙人詞三首
黃鵠曲
吳歌五首
採蓮歌六首
竹枝歌十二首
江南曲七首
前溪曲
長門怨
山鷓鵠六首
浣紗女二首
雙帶子四首
雞鳴曲二首
寒姑三首
春曲二首
楊柳枝詞九首
宮怨二首
女兒子
歌行五十 四篇
送陳庭學之成都衛照磨任
為王輔卿郎中題雪灘寒雁圖
漁樵問答
題王元章梅花圖
琴歌贈劉元明
二鬼
寄江西黃伯善兄弟
題安仁余氏留餘堂
送胡季瑊平江監倉
弋陽方氏受康堂
為杭州鄭善止題蓬萊山圖
壽山福海圖歌
送人分題得鶴山
寄宋景濂四首
題謝皋羽傳後
松陽周處士冰壺歌
寶林同講師渴馬圖歌
青羅山房歌寄宋景濂
題仲山和尚群魚圖
為本大師題唐臨晉帖
題老翁騎牛圖
題也先進德祖母徐氏節義傳後
題金谷園圖
初夏即景
畫竹歌行為道士詹明德賦
題蘭花圖
送葛元哲歸江西
題釋驂圖
題錢舜舉馬圖
題王元章梅花圖
題縣崕蘭花圖
題雪汀圖
為董楚芳題山水圖
寄陶中立郭秉心敘舊言懷
和吳以時秋夜長篇
潛溪圖歌為宋景濂賦
題陸放翁賣花叟詩後
題柯敬仲墨竹花石
為包與直題太一真人圖
為戴起之題猿鳥圖
題界畫金山圖
題界畫臥龍山樓閣圖
陳彥德以畫見贈歌以酬之
長平戈頭歌
涇縣柬宋二編修長歌
為張生題趙仲穆畫馬
為詹同文題浙江月夜觀潮圖
戲為雪難篇寄詹同文
題米元暉瀟湘圖
題趙學士色竹圖
送黃岩林生伯雲還鄉觀省
送姚伯淵之清溪河泊所任
雙鯉堂歌為唐侍儀賦
為冷起敬賦泉石歌
第六卷
四言古詩 二十二首
有泉在山一首
東園之柳一首
維澤有蒲一首
雞鳴一首贈宗文侄
送季德大之文登稅務官任
有栢一章為吳太常作
黃華一首送葉師仁省兄還栝蒼
春夜一首
青陽一首
春日一首送吳浩叔大之饒州府通判任
條風一首
題蘭雀圖
秋懷八首
山有喬木一首贈王子章
有鳥一首贈袁和尚志
擢彼喬松一首
五言古詩 三百三十七首
感懷三十一首
詠史二十一首
遊仙九首
感寓六首
招隱五首
雜詩四十一首
感懷
自都回至通州寄普達世理原二首
晚至草平驛
送僧家奴參政赴河東宣慰使
發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
天壽節同諸寓臣拜於寶林教寺登盤翠軒分韻
題蘭花圖
正月一日公宴分韻得恩字
種蘹香
北上感懷
送普顏子壽赴廣西憲幕
過東昌有感
南陵崔氏思梅詩
晨詣祥符寺
送鄭希道行省掾滿之泉州祿事
寄題偰世本東溪漁唱亭
發安仁驛
發龍游
早行衢州道中
鉛山龍泉
初食檳榔
望武夷山作
發白沙至水口
早發建寧至興田驛
題武夷圖
孔子充相送至鵝湖
自衢州至蘭溪
九日舟行至桐廬
從軍詩五首送高則誠南征
蛟溪詩
題林以仁平反詩卷
送偰世南參政分題得虎林
題山水小畫
送田生歸鄉
題李伯時畫淵明歸來圖
題朱孟章虞學士送別圖後
題老翁騎馬圖
明齋詩為湖廣陳進士賦
寄題江東蘭逸監司瑤芳亭
題揭伯洪山居圖
會稽張氏春暉堂
張子英閒止齋三首
耕雲詩三首為堵無傲作
壬辰歲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蒼領
夢草堂遣懷
在永嘉作
蟾室詩為台州樓霞觀道士作
癸巳正月在杭州作
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
立夏日有感
贈柯遂卿一首 並序
贈周宗道六十四韻
遣懷
三月八日偕徐成中諸君游南鎮得禽字
送馬生游京師
別峯和尚方丈題唐子華山陰圖
送孔世川赴江西儒學題舉
為竺西和尚題溪山茅屋圖
春谷詩為竺西和尚賦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得水字
題枯木圖
五月三日會王氏南樓得激字
題西旅獻獒圖
題錢舜舉折枝山茶
遣興六首
久雨壞牆園蔬盡厭悵然成詩
題鮮于伯機書社工部詩後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三首
題春江送別圖
琴清堂詩
田家
渡江遣懷
題山水圖
若耶溪杳郭深居精舍
大熱遣懷
六月十八日自天章入城作
晚同方舟上人登師子岩作
七月四日自深谷之靈峰作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
普濟寺用恭行巳上人韻
題陸放翁晚興詩後
題商學士寒林圖
題雜書卷子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
為賈性之賦松石
有客來款我
題趙文敏公畫松
題三香圖
感時述事十首
丙申二月別紹興諸公
雨中雜詩四首
次胡元望郊行詩韻
秋夜感懷東石末公申之
次韻和石末公用元望韻遣興見寄
以野狸餉石末公因侑以詩
和石末公種棘用胡元望韻
得令字
正月二十三日得台州黃元徽書有感三首
次韻和石末公春雨見寄
次韻和石末公春日感懷
元帥石末公復令紫虛周道士歸觀就養
偶興
雜感
黃慎之自閩見訪夜坐對酌悵然有感
鄭同夫餞別圖詩
旅興五十首
感春六首
遠遊篇
秋夜聽冷協律彈琴分韻得夜字
雜詩七首
旅夜四首
遣興
送葉景龍之通州同知任分韻得動字
送張孟兼之山西按察司僉事任
送胡生之定遠教諭任
送駱起原之新城知縣任
連江陳子晟師古齊詩二首
題李太白觀瀑圖
劉宗文菜窩遣興
新春
送醫戴原禮歸金華
怨詩
秋懷八首
七言古詩 四十一首
為祝彥中題山水圖
徐資深華山圖
永康胡元鼎白雲樓
贈醫士黃元之
中峰永先和尚醉墨圖
夜聽張道士彈琴
辛卯仲冬雨中作二首
悲杭城
夏夜台州城中作
老病嘆
題松下道士攜琴圖
錢王箭頭篇
次韻和石末公七月五夜月蝕詩
再用前韻
聽蛙
贈道士蔣玉壺長歌
古歌三首
道士周玄初鶴林行
送李叔允修撰致仕歸鈞州
松葉酒歌寄梁安宅
枯樹圖
正月十五日夜燈花大開作
為韓克銘題畫石鼎聊句圖
寄贈懷渭上人
金碧山水圖
雪晴偶興因以成篇
題群龍圖
為丘彥亮題牧溪和尚千雁圖
雨中寄用章上人
玉澗和尚西湖圖
顧周道山水圖
題富好禮所畜村樂圖
題湘湖圖
為啟初門和尚題山水圖
題趙學士松圖
題李陵見蘇武圖
雪鶴篇贈詹同文
贈杜安道
第七卷
五言律詩 四十六首
旱天多雨意五首呈石末公
次韻和石末公旱天多雨意五首
憂懷
感嘆
題鑑湖送別圖
次韻和王文明雨中雜興四首
題太公釣渭圖
稽句領
淳安舟中遇雨遣悶
丙戌歲將赴京師途中送徐明德歸鎮江
過南望時守閘不得行
發景州
泛舟詠霧
殺氣
遣興二首
四月十二日發揚州
濟州太白樓
送僧家奴參政赴河東宣慰使二首
送人赴德清稅
題釣雪圖
將曉
不寐
秋感一首
秋興
晚思
望孤山作
青絲馬
十二月一日
古戌
客路
逢熊文彥二首
附五言長律一首
七言律詩二百四十二首
寄題升元觀祿筠軒
送李子庚之金陵
欣懷亭二首為脫因宗道賦
送趙元舉之奉化州學正
次韻追和音上人
題王起宗御史江山煙靄圖
二月二日登樓作
感興
發嵊縣至上虞道中作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一首
聞高郵納款漫成口號
春興
再用韻答嚴衍二上人
又用韻答嚴上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詩
妙成觀用何逸林通判韻
得胡仲淵書勸喜成詩奉呈石末公兼簡三益軍諮
次韻和石末公秋日感懷見寄二首
重陽日使者持詔用韻柬石末公
夜坐有懷呈石末公
次韻答石末公傷用三苗之作
石末公家人自台州來以詩問之
次韻歲菊
次韻和石末公歲除送窮之作
次韻和石末公春晴詩
次韻石末公題桃源卷
再次韻時閏九月日菊
再用前韻頌菊
次韻和石末公聞有詔使不至
和石末公冬暖
望江亭
發紹興至蕭山
宿蠟燭庵俊上人房
二月七日夜泊許村遇雨
嘉興寄王昌言學正
感懷二首
寄台郎張質夫
水西寺東樓曉起聞鶯
茶園別朱伯言郭公葵
二月二十三日自黃岡還杭途中作
晚泊海寧州舟中作
憂懷
春興七首
雨中遣懷
送岳季聖人計籌山
為賈性之題山水圖
題雪竹圖
題修竹圖
題畫蒲萄卷子
蕭山山行
蕭山任氏山堂
以紈扇贈奎上人並寄以詩
靈峰寺棲雲樓
題瑞上人山水圖
普濟寺遣懷
崇福寺儔上人看山樓
宗上人溪山亭
題水墨蓼花草蟲
題山水圖為寶林衍上人作
次韻和新羅嚴上人秋日見寄二首
重用韻答嚴上人
再用韻答嚴衍二上人
復用韻答嚴上人
仍用韻酬衍上人
又用前韻
題寒林圖
題訪隱圖
宿賈性之市隱
題陸放翁湖上詩後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四首
次韻張德平見寄
題承天觀
感興三首
可嘆
柯橋靈秘寺即景貽基上人
次韻和石末元帥見贈二首
雨中寄季山甫二首
五月二十九日喜雨奉賀石末元帥
用前喜雨韻寄呈砞元帥
題紫虛觀用周伯溫韻
題紫虛道士晚翠樓
葉叔安南溪草堂即事
妙成觀北亭用何逸林韻
以梨餉石末公侑之以詩
遣悶柬石末公
次韻和石末公中秋見月詩
次韻和石末公七夕詩
再和倒用前韻
病足戲呈石末公
遣悶呈石末公
庭前萱草至秋復開感而作詩柬石末公
次韻和石末公閔雨詩
再用韻
妙成觀道士劉雲新輓詩
次韻和石末公聞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愴然有感二首
驛傳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二首
再次韻二首
次韻和石末公感興見寄
次韻和石末公無題之作
次韻和石末公九日見寄
陳太初充兵應點作詩戲之
次韻和石末公開續有感
秋夕有感柬石末公
次韻和石末公自訟之作
立冬日作
丙申歲十月還鄉作七首
冬至日泊舟戈溪
次韻和石末公紅樹詩
次韻和石末公元夜之作
石末公再賦元夕見寄用韻酬之
丁酉七月十四夜望月仍蝕且既司天報不至因感作寄石末公
題煙波泛舟圖
為王彥和賦槐堂
社日偶成奉呈石末公
次韻和林彥文劉山驛作詩
次韻和余家賓御史見寄
次韻和石末公月蝕見寄
即事有感呈石末公
次韻和石末公感懷之作
聞盜過界首季君山甫亦蒙訪及以詩唁之
次韻和石末公中秋見翫月
次韻和十六夜月
再次韻
次韻和劉宗保秋懷二首
次韻和石末公九日無菊詩
野行偶見紅樹悵然有感呈石末公
次韻和石末公紅樹詩
次韻和石末公悲紅樹二首
詔書到日喜雨呈石末公
感事呈石末公
贈西岩道元和尚
題王伯衡縣尹桑陰圖
次韻和石末公漫興見寄二首
聞鳩鳴有感呈石末公
戲和石末公催太初畫山水之作
和石末公冬暖
雨中呈石末公
和石末公見示育字韻
次李子庚韻
早春遣懷
雨中遣悶
聞猿有感
漫成
感興
夜坐
蔣山寺十月桃花
寒夜
漫成
題秋江獨釣圖
題墨竹
雪中有懷章三益葉景淵
白髮
愁感代哭
冬至
黃州團湖董氏鏡心樓
寄黃仲美
春城
舟中
至婺州聞官軍自溫處之江東所過皆空遂從間道還鄉
遣興
搖落
秋夕
感興七首
越山亭晚望
謁夏王廟有感
寒夜有懷周紫岩先生遂成口號奉寄
冬暖
漫成
夏日雜興七首
夏日訪王友文留飲贈詩
題江村風雨圖
次韻和岳季聖見寄
次韻和天童亮上人見寄
靈峰寺風閣
次韻高則誠雨中三首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七首
法華山弘上人
秋感一首
悼廢圃殘菊
侍宴鐘山應制
題李息齋墨竹
雲門寺作
次韻和朱伯言自雲門之天衣途中作
送陳子晟省親歸連江
送黃生蒞祀福建
即事
遣興
乙卯歲首早朝
元夜
附七言長律二首
第八卷
五言絕句 十七首
題梅屏二絕
題小畫
春晚
遣興
歲晏
途中見去雁
漫成九首
題墨竹
附六言絕句三首
七言絕句 二百四十六首
題畫梅
讀史有感
分贓台
漫成
春雨三絕句
秋興二首
題梧桐折枝翎毛圖
題竹根小禽圖
題畫貓
過閩關
題竹木石圖二首
題蟹二首
題枯木圖
題陳太初畫扇
詠史
遣興
題明皇幸蜀圖
題柯敬仲墨竹
移梅亭
題趙仲穆畫眉圖
題畫山水
題石末元帥扇上有陳太初畫松
題渭橋圖
皆春亭
題小景
題梅花小禽圖
題湖山煙雨圖
次韻和王文明絕句漫興十八首
題美人書紅葉圖
送鮑生之閩中
題米氏小景二首
題安石蒲葵圖
題滄江獨釣圖
題二喬圖
題小畫
惆悵二首
次韻和石末公見寄五絕
過蘇州九首
題畫菜戲呈石末公
漢世祖
涼夜
五月十九日大雨
次韻和石末公二絕
白塔寺
題風中水仙花圖
送醫士賈思誠還浙東二首
絕句漫興七首
憶昔二首
呼燈
磨石岡作
夜坐二首
送別
無寐
棲烏
義和
紈扇
漫成二首
詠史
有感七首
送金華何生還鄉觀省五首
春日雜興八首
題陳太初畫扇二絕
七月七日
夜泊桐江驛
即景二首
御柳二首
苕溪皇甫秀才幽居二首
遣興
梅花七絕句
雪中三首
雪後遣興
絕句二首立春夜聞蛙鳴作
絕句九首
半山寺二首
絕句漫興十一首
漫成三首
不雨遣悶二首
雨餘
無題絕句二首
春蠶
晚興
睡起
喜雨寄夏允中五絕
無題
將曉
江行雜詩九首
鐘山作十二首
有感
題畫魚二首
無題三首
題墨菊
題沙溪驛
過閩關九首
題畫紅梅
題扇面牡丹花
題扇面荷花
秋日即事十五首
題水墨海棠鸚鵡
詩餘二百三十三首
河傳
滿庭芳
玲瓏四犯
江神子
浪淘沙二首
淡黃柳
調笑令四首
菩薩蠻
漁家傲
小重山
虞美人
喜遷鶯
水龍吟二闕
浣溪沙
長相思
踏莎行
江神子
青杏兒
摸魚兒
虞美人
沁園春
惜分飛
沁園春
憶秦娥
驀山溪
憶秦娥
念奴嬌
八聲甘州
倦尋芳漫
渡江雲
阮郎歸
蘇幕遮
八六子
攤破浣溪沙
江神子
燭影搖紅
生查子
長相思
驀山溪
滿江紅
阮郎歸
怨王孫
鷓鵠天
醉花陰
滿庭芳
醉花陰
如夢令
南鄉子
踏莎行
摸魚兒
點絳唇
眼兒媚
更漏子
怨王孫
謁金門
鷓鵠天
驀山溪
長相思二闕
臨江仙
憶秦娥
蘇幕遮
蝶戀花蔣山寺十月桃花
過秦樓
踏莎行
隔浦蓮
生查子惜花
江神子
滿江紅
江神子
長相思
憶王孫十二首集句
浣溪沙集句二闕
青玉案春思
長相思
生查子集句七闕
浣溪沙
青門引
漁父詞五首
賀新郎
如夢令
眼兒媚
虞美人
玉漏遲
踏莎行
菩薩蠻七首
浣溪沙
菩薩蠻
浣溪沙
卜算子
金琖子
梁州令
最高樓
花犯
西江月
卜算子
蝶戀花
摸魚兒
玉樓春
惜餘春慢
金人捧露盤
水調歌頭
玉樓春
歸朝歡
傳言玉女
好事近
虞美人
訴衷情
御街行
浣溪沙
玉漏遲
滿庭芳
花心動
小重山
一剪梅
南柯子
如夢令
六么令
憶舊遊
聲聲慢
念奴嬌
採桑子
夜飛鵲
賣花聲
阮郎歸
搗練子
阮郎歸
賣花聲
長相思
玉樓春
醉落魄
解語花
驀山溪
梅花引
浣溪沙
憶舊遊
浪淘沙
望江南
搗練子
臨江仙
尉遲盃
滿路花
喜遷鶯
水龍吟
雨中花
菩薩蠻
怨王孫
錦堂春
浣溪沙
玉燭新
臨江僊
清平樂
錦堂春
蘇幕遮
蝶戀花
洞仙歌
風入松
祝英台近
摸魚兒
小重山
點絳唇
菩薩蠻
一萼紅
生查子
霜葉飛
浣溪沙
搗練子二闕
江神子
南柯子
桃源憶故人
六么令
一剪梅
蝶戀花
浣溪沙
風流子
蘭陵王
踏莎行
青門引
浣溪沙
浪淘沙
疏影
花心動
卜算子
瑞龍吟
渡江雲
帝台春
浣溪沙
千秋歲
驀山溪
長相思
浣溪沙
摸魚兒
祝英台近
怨王孫
二郎神
霜葉飛
少年游
小重山
漁歌子
滿庭芳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古典文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I214.8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46,39,56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25,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25, 22 April 2023772 × 1,339, 661 pages (24.6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誠意伯文集 (1/1) by (明)劉基撰 (batch task; nlc:data_416,10jh002246,46582; 民國圖書-PD2022.2; 誠意伯文集)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