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3jh008850-64373 邱氏最新內科學.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58 × 1,227 pixels, file size: 21.9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4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邱氏最新內科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邱倬譯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邱氏最新內科學
Publisher
文通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分:傳染病、消化器疾病、呼吸器疾病、循環器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之疾病、泌尿生殖器疾病、神經系疾病、內分泌腺之疾病、新陳代謝之疾病、運動器之疾病及中毒等11篇。參照《希氏內科學》及孟、司二氏《熱帶病學》等編譯

目錄
第六篇 神經系疾病
第一章 腦之疾病
一 腦貧血
二 腦充血
三 腦出血或卒中或中風
四 腦動脈拴塞與血塞 腦軟化
五 腦積水
甲 先天性腦積水
乙 後天性腦積水
六 腦膿腫
七 急性非化膿性腦炎
八 腦性痙攀性小兒麻痹
九 流行性腦炎或嗜眠性腦炎
十 臃腫瘤
十一 腦囊蟲
十二 腦梅毒
十三 進行性麻痹狂或麻痹性痴呆
十四 進行性延髓球麻痹或舌唇喉頭麻痹
十五 急性延體球麻痹
十六 肌無力性延體球麻痹或假性麻痹性重症肌衰弱症
十七 假性延髓球麻痹
第二章 腦膜之疾病
一 腦膜出血
二 出血性內硬腦膜炎或硬腦膜血瘤
三 腦靜脈竇血塞
四 化膿性腦膜炎
五 漿液性腦膜炎
六 結核性腦膜炎
第三章 脊髓之疾病
脊髓之局所性疾病
一 急性脊髓前角炎或脊髓性小兒麻痹
二 脊髓炎
三 急性上行性脊髓麻痹或日landry式麻痹
四 潛水器病或潛水夫麻痹
五 多發性腦脊髓硬化症
六 脊髓空洞症
七 脊髓出血或脊髓卒中
八 脊髓壓迫
九 脊髓及脊髓膜腫瘤
脊髓之系統疾病
一 脊髓癆
二 遺傳性運動失調或脊髓性遺傳性失調症
三 原發性側索硬化症或痙攣性脊髓麻痹
四 並發性硬化症
五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六 進行性肌萎縮
甲 脊髓性進行性肌萎縮
乙 神經性進行性肌萎縮
丙 肌病性進行性肌萎縮或原發性進行性肌萎縮
第四章 脊髓被膜疾病
一 急性脊髓軟膜炎
二 慢性脊髓軟膜炎
三 肥厚性頸部脊髓硬膜炎
四 脊髓膜出血
第五章 錐體道外系統或腺狀體系統疾病
一 震戰癱瘓
二 進行性豆狀核發性或威爾生氏病wilson氏病
三 進行性遺傳性舞蹈病或huntington氏舞蹈病
四 舞蹈病
五 手足徐動症
第六章 未梢神經疾病
一 嗅神經障礙
二 視神經疾病
甲 視神經炎
乙 視神經萎縮
三 動眼滑車及外旋等神經疾病
四 三叉神經疾病
甲 三叉神經麻痹
乙 三叉神經痛或顏面痛
五 顏面神經疾病
甲 顏面神經麻痹
乙 顏面神經痙攣
六 聽神經障礙
七 迷走神經疾病 迷走神經麻痹
八 副神經疾病
甲 副神經麻痹
乙 副神經痙攣
九 舌下神經麻痹
十 後頭神經痛
十一 橫隔膜神經疾病
甲 橫隔膜神經麻痹
乙 間代性橫隔膜神經痙攣或呃逆
丙 橫隔膜神經痛
十二 膊神經叢疾病
甲 膊神經從麻痹
乙 頸膊神經痛
十三 長胸神經麻痹 前大鋸肌麻痹
十四 腋窩神經麻痹
十五 橈骨神經麻痹
十六 正中神經麻痹
十七 尺骨神經麻痹
十八 肋間神經痛
十九 腰髓神經與腰神經叢之疾病
甲 股神經麻痹
乙 股神經痛或前坐骨神經痛
丙 閉孔神經麻痹
丁 閉孔神經痛
戊 外股皮神經痛
二〇 薦骨神經之疾病
甲 臀神經麻痹
乙 坐骨神經麻痹
丙 腳痙攣或腓腸痙攣
丁 坐骨神經痛
二一 神經炎
甲 酒毒性神經炎
乙 鉛毒性神經炎或鉛毒麻痹
丙 白喉性神經炎
二二 未梢神經腫瘤
二三 帶狀疱疹
第七章 血管運動及營養等神經之疾病
一 肢端知覺異常
二 相對壤直或raynand氏病
三 紅斑性肢痛
四 皮硬化
五 急性分劃性浮腫或quinck氏浮腫
第八章 植物神經或自律神經之疾病
一 植物神經系之器質疾病
甲 植物神經中樞之疾病
乙 植物神經末梢之疾病 頸部交感神經之疾病
二 植物神經之官能疾病
第九章 神經官能症
一 頭痛
二 偏頭痛
三 癲癇
四 書痙
五 船暈
六 希斯忒利亞或髒懆病
七 神經衰弱
八 外傷性神經官能病
九 麻痹性眩暈
十 定期性四肢麻痹
第七篇 內分泌腺之疾病
第一章 甲狀腺之疾病
一 粘液性水腫
二 汀克病 cretinismns.
三 甲狀腺缺乏惡病質
四 巴息朶氏病basedcw氏病
第二章 甲狀旁腺之疾病
一 手足搐搦tetanie
第三章 腎上腺之疾病
一 愛迪生氏病人addison氏病
第四章 垂體之疾病
一 肢端肥大症
第五章 生殖腺之疾病
一 宦官症
二 類宦官症
第六章 松果腺之疾病
一 松果腺腫瘤
第七章 胸腺之疾病
一 胸腺淋巴腺體質 胸腺死胸腺性哮喘
第八篇 新陳代謝之疾病
第一章 炭水化物之代謝障礙
一 糖尿病
第二章 水之代謝障礙
一 尿崩症
第三章 脂肪之代謝障礙
一 肥胖病
第四章 鹽類之代謝障礙
一 痛風
第五章 維生素缺乏症
一 眼乾燥病及角膜軟化病
二 腳氣
三 壞血病
四 佝僂病或英吉利病
五 骨質軟化
第九篇 運動器之疾病
第一章 肌肉之疾病
一 肌痛及肌肉僂麻質斯
二 肌炎
甲 皮胃肌炎
乙 進行性化骨性肌炎
丙 局所肌炎
第二章 關節疾病
一 急性關節僂麻質斯
二 傳染性僂麻質斯樣症
甲 敗血症之關節炎
乙 淋毒性關節炎
丙 結核性關節炎
丁 梅毒性關節炎
三 慢性關節僂麻質斯
四 畸形性關節炎畸形性骨關節炎
第三章 骨之疾病
一 畸形性關節炎或paget氏病
二 囊瘤性纖維性骨炎
三 化骨點軟骨細胞發育不全症
胎兒性軟骨營業障礙症
四 骨質脆弱症 骨形成不全症
第十篇 傳染病
一 傷寒或腸熱病
二 副傷寒
三 斑疹傷寒
四 赤痢
甲 細菌性或流行性赤痢
附 疫痢
乙 亞米巴性或熱帶性或地方病性赤痢
五 霍亂或印度霍亂又亞細亞霍亂
六 麻疹
七 風疹
八 猩紅熱
九 痘瘡或天然痘或天花
十 水痘或風痘
十一 栗料熱
十二 流行性感冒
十三 百日咳或疫咳
十四 白喉病
附 血清病
十五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十六 流行性腮腺炎
十七 陪斯忒或黑死病或鼠疫
十八 瘧疾或間歇熱
附 黑水熱
十九 回歸熱
二十 weil氏病
二一 鼠咬病
二二 狂犬病或瘈咬病
二三 破傷風
二四 丹毒
二五 敗血症
二六 脾脫疽或炭疽熱
二七 馬鼻疽
二八 家畜鵝口瘡或口蹄疫
二九 旋毛蟲病
三十 恙蟲病或毛虱病
三一 登革熱或斑痧
三二 黑熱病
三三 黃熱
三四 波動熱或馬爾他熱或地中海熱
三五 沙蠅熱或三日熱
三六 錐蟲病 睡眠病
三七 鸚鵝病
三八 急性全身粟粒結核
三九 腺病或瘰癧
四十 淋巴腺結核
甲 頸部淋巴腺結核
乙 枝氣管腺結核
丙 腸繫膜腺淋巴結核
四一 麻風或癩病
四二 梅毒
第十一篇 中毒
第一章 腐蝕毒
一 強性硫酸中毒 硫酸硝酸鹽酸中毒
二 有機酸中毒
三 石炭酸水楊酸等之中毒
四 腐蝕性鹼中毒
五 刺戟局部之瓦斯及蒸氣中毒
第二章 重金屬鹽及其化合物
一 水銀中毒
甲 急性水銀中毒
乙 慢性水銀中毒
二 急慢性銀中毒
三 鉛中毒
甲 急性鉛中毒
乙 慢性鉛中毒
四 鉛酸中毒
五 銅中毒
六 鉍中毒
七 錳中毒
第三章 類金屬中毒
一 氯素及其化合物中毒
二 鹽酸鹽類中毒
三 溴素中毒
四 碘中毒
甲 急性碘中毒
乙 慢性碘中毒
五 炭素化合物中毒
甲 炭酸中毒
乙 一養化炭中毒
六 青化合物中毒
七 淡化合物中毒
八 硫黃化合物中毒
甲 硫化氫中毒
乙 硫化炭中毒
九 砒中毒
十 銻素中毒
十一 燐中毒
第四章 麻醉劑及催眠劑之中毒
一 酒精中毒
甲 急性酒精中毒
乙 慢性酒精中毒
二 木精中毒
三 抱水chloral中毒
四 chloroform中毒
五 aether中毒
六 亞養化淡或笑氣中毒
七 各種催眠劑中毒
八 阿片嗎啡及其誘導體之中毒
甲 急性阿片及嗎啡中毒
乙 慢性阿片及嗎啡中毒
丙 嗎啡誘導體及阿片類鹼體之中毒
九 gocain 中毒
甲 急性cocain中毒
乙 慢性cocain中毒
十 金雞鈉霜中毒
十一 煙草中毒
十二 番木龜中毒
十三 咖啡因中毒
十四 atropin 及 scopolamin中毒
第五章 常見之藥劑中毒
一 驅蟲藥中毒
二 發法藥中毒
三 解熱藥中毒
四 毛地黃劑中毒
五 利尿劑及balsam劑中毒
六 六零六及其製劑中毒
七 trypaflavine中毒
第六章 食品中毒
一 食物傳染或肉中毒
二 〓腸中毒
三 麥角中毒
四 玉蜀黍中毒
五 茸中毒
六 河豚中毒
第七章 動物性保護毒
一 蛇毒
二 斑貓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三十二年[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R5/15/:2
主題
InfoField
內科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R5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39-67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8:10,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8:10, 11 June 2023858 × 1,227, 342 pages (21.9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邱氏最新內科學 (1/1) by 邱倬譯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3jh008850,64373; 民國圖書.8; 邱氏最新內科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