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3jh009229-64443 最近物理學概觀.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56 × 1,362 pixels, file size: 7.7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5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最近物理學概觀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日下部四郎太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最近物理學概觀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原序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神話及宗教
神話
天體之崇拜
信仰之祖
銀河之說明
宗教之起源
第二節 占星術
朔望及肉體的變化
人生運命之預知
自然科學之起源
天動說
恆星
遊星
黃道
五行七曜
大金字塔建設之目的
洪水之預報
氣候上之一周年
歲差
北極星之移動
國王之墓
第三節 自然科學
哲學
物理學
迷信
東洋的思想
自然之法則
致知格物
科學的承認
貓及死人
電流之發現
第四節 量之測定及其誤差

函數
科學的研究
自然科學之目的
波波長
振數
波之速度
測定
單位
數值
直接測定
間接測定
實驗
絕對誤差
比較誤差
第五節 信率及原因之有無
因果關係
偶然事件
信率及原因之有無
提言之精確度
怯者
迷信者
原因之潛在
攀生之例
第六節 單位之運算
名數之運算
單位之乘除
計算尺
會計量
圖示法
第七節 向量
向量
向量之運算
自然現象之要素
哲學者之問題
科學者之運動館
抽象的形式科學
實質的科學
第二章 空間
第八節 三角測量
位置
空間之三次元性
三角形之解法
基線
第九節 地球
子午線
緯度
地球之周圍
標準米達尺
地球之長徑及短徑
一海里
高山及深海
地球之表面積
海及陸之體積
地球表面上之高低差
地球儀之形狀
地面之傾斜
大陸及大洋之配置
第十節 月
天頂距離
月之距離
月之半徑
月之體積
衛星
月之公轉
月之自轉


上弦
下弦
歐亞之天候
第十一節 太陽系
木星之衛星
蝕之周期
光之速度
太陽之距離
博德之法則
天王星之發現
小遊星
萬有引力
海王星之發現
太陽系之直徑
第十二節 恆星界
恆星之距離測定方法
最近恆星
一光年
獵戶座α星之距離
星之等級
星之數
變光星「大陵五」星
恆星之公轉
連星間之距離
第十三節 新星
暗黑星
溫度及色
新星出現之度數
英仙座之新星及其距離
新星出現之原因
流星
隕石
天降鐵
第十四節 天體之運動

燃料及火
景之變位
都卜拉之原理
恆星公轉之速度
恆星軌道之半徑
太陽之自轉
太陽系之運動
螺狀星雲
星雲之運動速度
星雲之距離
第十五節 宇宙之限界
銀河系
馬吉朗雲之距離
武仙星團之距離
可能望見之最遠距離
同時刻之意義
繼起關係
宇宙之中心
世界之限界
第三章 時間
第十六節 時間之自然的單位
自然現象之等時性
時間之測定
一日
一月
一年
溫帶
熱帶
寒帶
赤道直下
一年及四季
一日及一晝夜
一朔望
一恆星日
一太陽日
第十七節 時計
日時計
漏刻之法
砂時刻
脈動

時計之要素
平均太陽日



時間之單位
時計之正否
天體觀測
平均太陽時及恆星時之關係
第十八節 太陰曆
一朔望月
一回歸年
曆法
三十三年忌之起源
羅馬曆
月名之起源
第十九節 太陽曆
尼羅河洪水之預報
朱旒皇帝之改歷
奧加斯他斯皇帝之改正
七月及八月皆大之理由
閏年之配置法
第二十節 舊曆
節及中
四季之區別
月之大小
閏月之配置法
節令表
舊曆與農事
新年
東洋之春夏秋冬與西洋之四季
第二十一節 時刻
時刻之基點
地方時
里差
標準時
中國標準時區
一日再晨
世界一周所需之日數
第二十二節 時間之伸縮
一日之定義
時間之不定
時計與運動速度之關係
時間從屬於空間
第四章 能
第二十三節 溫度計
溫度
膨脹
水銀溫度計
華氏之刻度法
攝氏之刻度法
第二十四節 熱及其移動
溫度之變化

潛熱
熱之效果
傳到
對流
輻射
施蒂芬——博爾赤曼之法則
第二十五節 熱及功
熱量之單位
熱之發生
熱力學之第一法則
運動速度
加速度

力之單位
運動距離
重力之值
二力之平衡
三力之平衡

功之單位
運動之方向
第二十六節 熱機關
熱功當量
熱機關
高熱源
低熱源
熱力學之第二法則
效率
第二十七節 分子運動說
分子
剛體
彈性體
液體
氣體
流體
壓力
絕對零度
運動量
壓力之算定
第二十八節 空氣之壓力
壹氣壓
吸上唧筒
空氣之高
高氣壓
低氣壓

分子運動之速度
分子之衝突回數
平均自由行程
第二十九節 能
動能
布朗運動
分子之數
變形
勢能
水車
風車
第三十節 熱能
熱之本體
絕對溫度
博以爾——夏爾之法則
蒸汽機關之原理
流體壓
蒸汽臥輪
第三十一節 振動
振動
勢能之所在
弦之振動
縱振動
橫振動
自由振動
強制振動
音波
振幅之變化
共振
共鳴
第三十二節 波動
振動之傳播
波形
位相
波動
粒子說
波長
周期
振數
波之速度
縱波
橫波
自然光
極化光
電氣石之特性
第三十三節 地震
震源
震央點
火山性地震
地陷地震
震源之距離
初期微動
主要動
地震之振幅
震災之多少
第三十四節 望遠鏡及顯微鏡
屈折率
透鏡
焦點
實像
虛像
擴大鏡
顯微鏡
望遠鏡及顯微鏡
反射望遠鏡
球面收差
色收差
幻燈
實物幻燈
活動影戲
第三十五節 輻射及吸收
輻射之強
吸收
能之等分法則
熒光
溫度及光與色之關係
光學的高溫計
地上之最高溫度
太陽之溫度
季尓徐霍夫之法則
黑體
透明體
第三十六節 波之干涉
升沉
干涉條紋
光之波動說
惠根斯之原理
波之直進
波之回折
回折格子
波長之測定
回折景
珠光之理由
顯微鏡之限界
浸液法
超越顯微鏡
第三十七節 日蝕及月蝕
本影
半影
月蝕
部分蝕
日蝕及月蝕
金環蝕
蝕之回數
蝕之周期
第三十八節 電
電之發生
陰電
陽電
庫倫
電場
電導體
電媒質
電勢
電壓

電容量
電場之能
放電
電光
雷鳴
電流

電氣抵抗
歐喬爾熱

第三十九節 電燈
電爐
白熱燈
標準燭光
燭光之比較
弧光燈
水銀蒸汽燈
陰極
陽極
魏因之變位則
化學線
紫外線
燈火製造之原理
熱線
理想的燈火
真空放電
蓋斯拉管
克魯克管
柯利吉管
電子
陰光層
陽光柱
陰極線
對陰極板
x線
電離
陽極線
第五章 物質
第四十節 質量之測定
物性
質量
體積
不可入性


第四十一節 密度計膨脹係數
連續說與不連續說
不可切體
密度
膨脹
膨脹體膨脹係數
完全氣體
寒冷之極限
密度之標準
線膨脹係數
第四十二節 重量及衡
重量
重量之單位

比重
萬有引力
地球之引力
胡克之法則
發條秤
分銅
天秤
迴轉力距力之作用線
桿秤
第四十三節 惰性之法則
重量之變化
運動之法則
遠心力
惰性之法則
重量之比
運動之第三法則
第四十四節 推進機
斜面

螺旋
推進機
扇風機
飛行機
第四十五節 物質之三態
剛體
剛體率
體積彈性率
流體
固體
液體
氣體
液化
永久氣體
液體空氣
臨界溫度
臨界壓
空氣液化機
分子力
氣化
飽和壓
第四十六節 表面張力及浮力
表面張力
水平
浮力
巴斯開之原理
亞幾默德之原理
氣球
飛行船
飛行機
第四十七節 物質之蛻變
鐳之發現
放射能
透過度
α線
β線
γ線
氦之發生
物質之蛻變
第四十八節 元素進化說
原子量之遞減
元素之進化
平均壽命
半減期
溫泉之鐳射氣
井水中之氦
第四十九節 原子之構造
元原子
物質之第四態
博爾之原子模型
陽粒子
電子
原子號數
原子之直徑
原子之發光
化學及物理學
第五十節 原子之配列
結晶體之研究
岩鹽之構造
原子體積
原子間之距離
x線之波長
原子之形狀
原子直徑
電子之直徑
第五十一節 個體之質量
電子之質量
原子內質量之分布
地球之密度
月之質量
克卜拉之法則
太陽之質量
恆星之質量
第六章 電磁作用
第五十二節 磁
磁石

磁石之軸
正極
負極
磁極間之力
透磁率
常磁性體
反磁性體
強磁性體
磁場
磁力線
感應磁
第五十三節 地球之磁
磁子午面
偏角
地球之磁極
伏角
地磁之變化
磁狂
太陽之活動
極光
地下之電流
第五十四節 電磁力
由電力所生之磁場
電磁力
地磁之起源
電輸道間之力
電磁石
電鈴
電信機
電話
第五十五節 電之單位系
靜電單位系
電磁單位系
電流計



電流之速度
第五十六節 感應電流
電輸道之運動
感應電流
相互感應
自己感應
電之惰性
磁感應線
第五十七節 電磁波
電池
發電機
交流
直流
變壓器
磁場之能
電磁波
電振動
振動器
檢波器
電波
磁波
無線電信
輻射壓
光壓
彗星之尾
第五十八節 電子說
電子
束縛電子
自由電子
電子之速度
電之傳導
熱之傳導
輻射之起源
原子及其景原子之磁性
永久磁石
第五十九節 質量之變化
電磁質量
電磁場內陰極線之彎曲
電子運動之速度
電子之質量
因運動所生質量之變化
物質與能之關係
縱質量
橫質量
原子內部之能
第六十節 羅倫徹收縮
溯流而上順流而下與橫流而渡所需時間不同
邁克爾遜及莫勒之實驗
光速度之不變性
運動體之收縮
第七章 相對律
第六十一節 運動之相對性
運動及靜止
坐標系之轉換
宇宙
經壓線
第六十二節 時刻之決定
牛頓之力學
愛因斯坦之力學
同時刻
時計之比較
第六十三節 相對性原理
相對性之假定
光速度不變之假定
羅倫徹轉換空間之相對性
時間之相對性
質量之變化
初質量
縱質量
橫質量
速度之和
第六十四節 力之相對性
傅可振子
重力場
遠心力
自由落下加速度之極限
傾斜塔之實驗
等價假說
第六十五節 四次元宇宙
四方之相對性
上下之相對性
閔可夫斯奇之幾何學
〓之意義
四次元宇宙內之距離
經壓線之形式
第六十六節 過去現在及未來
上下四方之異同
時間及空間之合一
宇宙之變形
加速運動及靜止
過去圈
未來圈
現在之相對性
第六十七節 相對律之驗證
個性時
空間之曲率
二點間之最短距離
最短線
光之曲進
水星近日點移動
日景之變位
第八章 量子論
第六十八節 自然現象之不連續性
化學作用之不連續性
分子數之計算
電離
電解
電化學當量
電之不連續性
光電效應
光量子
第六十九節 比熱之變化
定積比熱
定壓比熱
兩比熱之比
分子運動之自由度
能量子說
各自由度量子之分配方法
第七十節 自然現象之不可逆性
可逆的現象
不可逆的現象
熱力學之第二法則與不可逆性
自然現象之進化
熱率
自然現象發生之法則
第七十一節 自然界之進化及革命
氣體擴散之不可逆性
球之整列方法
信率之意義
不可思議現象之實現
進化
革命
第七十二節 結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二年[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O4-1/3
主題
InfoField
物理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O4-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3,22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9:47, 24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9:47, 24 April 2023956 × 1,362, 254 pages (7.7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最近物理學概觀 (1/1) by (日)日下部四郎太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3jh009229,64443; 民國圖書-PD2022.4; 最近物理學概觀)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