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2903-68992 寫信模範辭書.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27 × 1,435 pixels, file size: 9.5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6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寫信模範辭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葉許生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寫信模範辭書
Publisher
大眾書局
Description

分稱謂、規則、類別、資料、語氣、雜類6篇

目錄
第一篇 稱謂
第一節 稱為概說
第二節 稱謂表
一 家庭 附說明
二 親戚 附說明
三 師友 附說明
四 師長
五 用人
第二篇 規則
第一節 書信起首法
第二節 書信分層法
第三節 分條敘述法
第四節 遺漏補敘法
第五節 四種抬頭法
第六節 吾字用法
第七節 附名致意法
第八節 篇末請安法
第九節 名號書寫法
第十節 排列稱謂及具名法
第十一節 對團體商號具名法
第十二節 年月日寫法
第十三節 婦女具名法
第十四節 字體書寫法
第十五節 行列規定法
第十六節 居唁喪書寫法
第十七節 備用信簽法
第十八節 信簽摺疊法
第十九節 書寫信封地址法
第二十節 書寫信封姓名法
第二十一節 書寫托帶信件法
第二十二節 其他應注意點
第二十三節 緘及啟字用法
第二十四節 航空信封
第二十五節 黏貼郵票常識附郵政寄費表
第二十六節 郵政寄遞種類及辦法
一 信函
二 明信片
三 掛號信
四 保險信
五 快遞郵件
六 航空郵件
第二十七節 國語書信作法
第二十八節 各種信封格式
一 寄外省信封式
二 寄本省信封式
三 寄本埠信封式
四 寄官署信封式(一)
五 寄官署信封式(二)
六 寄官署信封式(三)
七 寄官署信封式(四)
八 寄本省官署信封式(一)
九 寄本省官署信封式(二)
十 寄官署職員信封式(一)
十一 寄官署職員信封式(二)
十二 寄官署職員信封式(三)
十三 寄團體信封式(一)
十四 寄團體信封式(二)
十五 寄學校信封式(一)
十六 寄學校信封式(二)
十七 寄教員學生信封式(一)
十八 寄教員學生信封式(二)
十九 寄商店信封式(一)
二十 寄商店信封式(二)
二十一 寄長輩信封式(一)
二十二 寄長輩信封式(二)
二十三 寄平輩信封式
二十四 寄幼輩信封式
二十五 寄子侄信封式
二十六 寄唁喪信封式
二十七 寄年老婦人信封式
二十八 寄年少女士信封式
二十九 掛號信封式
三十 快遞信封式
三十一 航空信封式
三十二 寓外寄遞信封式
三十三 旅次寄遞信封式
三十四 交子侄送信封式(一)
三十五 交子侄送信封式(二)
三十六 托人代帶信封式(一)
三十七 托人代帶信封式(二)
三十八 專足投送信封式(一)
三十九 專足投送信封式(二)
四十 專足投送信封式(三)
四十一 專足投送信封式(四)
四十二 托人代送信封式(一)
四十三 托人代送信封式(二)
四十四 托人加封轉寄信封式
四十五 轉交信封式
四十六 托帶家書信請式(一)
四十七 托帶家書信請式(二)
四十八 托帶家書信請式(三)
四十九 托帶家書信請式(四)
五十 托帶家書信請式(五)
五十一 交來人帶回信封式(一)
五十二 交來人帶回信封式(二)
五十三 交來人帶回信封式(三)
五十四 交來人帶回信封式(四)
五十五 候覆信封式(一)
五十六 候覆信封式(二)
五十七 外附物件信封式(一)
五十八 外附物件信封式(二)
五十九 寄下人信封式
六十 封后護封書寫式
六十一 封后日期填寫式
六十二 明信片正面橫書式
六十三 明信片正面直書式
六十四 寄外國信封式(一)
六十五 寄外國信封式(二)
六十六 寄外國信封式(三)
第三篇 類別
第一節 慶賀類
第二節 慰唁類
第三節 通候類
第四節 規勸類
第五節 奶托類
第六節 推薦類
第七節 介紹類
第八節 邀約類
第九節 借貸類
第十節 允卻類
第十一節 催索類
第十二節 饋贈類
第十三節 問病類
第十四節 感謝類
第四篇 資料
第一節 書奉語
一 用於父母祖父母
二 用於尊長
三 用於兄弟姐妹
四 用於族兄弟姐妹
五 用於平輩
六 用於幼輩
七 用於師長
八 用於婦女
九 用於知已
十 用於政界
十一 用於軍界
十二 用於學界
十三 用於團體
十四 用於著作家
十五 用於釋家
十六 用於道家
十七 用於制中
十八 用於哀啟
十九 用於旅行
二十 用於婚嫁
第二節 啟事語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直達
四 用於回復
五 用於請求
六 用於訃信
七 用於補敘
八 用於急報
第三節 想念語
對句
一 用於官長
二 用於尊長
三 用於師長
四 用於平輩
五 用於婦女
六 用於久別
七 用於暫別
八 用於覆信
九 用於春季
十 用於夏季
十一 用於秋季
十二 用於冬季
單語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幼輩
第四節 瞻仰語
一 用於長輩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復長輩
四 用於復平輩
第五節 稱頌語
一 通用語句
二 稱頌政界
三 稱頌軍界
四 稱頌學界
五 稱頌商界
六 稱頌警界
七 稱頌司法界
八 稱頌醫家
九 稱頌畫家
十 稱頌律師
十一 稱頌慈善家
十二 稱頌師長
十三 稱頌尊長
十四 稱頌平輩
十五 稱頌居家者
十六 稱頌婦女
十七 稱頌人品
十八 稱頌門第
第六節 褒揚語
第七節 景企語
第八節 懷思語
第九節 話別語
對句
一 通用語句
二 用於軍政界
三 用於師長
四 用於尊長
五 用於平輩
六 用於婦女
七 用於釋道
八 用於春別至夏
九 用於春別至秋
十 用於春別至冬
十一 用於夏別至秋
十二 用於夏別至冬
十三 用於秋別至夏
十四 用於秋別至冬
十五 用於秋別至春
十六 用於冬別至夏
單語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久別
四 用於暫別
第十節 疏候語
對句
一 用於語句
二 對尊長用
三 對平輩用
四 對婦女用
單語
一 對尊長用
二 對平輩用
第十一節 恭維語
第十二節 起居語
一 用於軍政界
二 用於學界
三 用於商界
四 用於紳士
五 用於婦女
六 用於尊長
七 用於平輩
八 用於居家
九 用於旅客
第十三節 頌慰語
對句
一 用於長輩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婦女
四 用於祝壽
單語
第十四節 欽佩語
一 對句
二 單語
第十五節 企羨語
第十六節 欣幸語
第十七節 謝譽語
第十八節 恭候語
第十九節 拜謁語
第二十節 未訪語
第二十一節 再謁語
第二十二節 承顧語
第二十三節 失迎語
第二十四節 懇託語
一 通用語句
二 用於推薦
三 用於照拂
四 用於借貸
第二十五節 請求語
一 請代購
二 請辨誣
三 請訪人
四 請探告
五 請代達
六 請贊助
七 請貸覆
八 請助股
九 請節省
十 請設法
十一 請還款
十二 請辦法
十三 請接事
十四 請惠監
十五 請豁漕
十六 請批示
十七 請銷案
十八 請監算
十九 請調查
二十 請派兵
二十一 請俯准
二十二 請修理
二十三 請作伐
二十四 請物色
二十五 請僱工
二十六 請轉聘
二十七 請僱船
二十八 請允諾
二十九 請辦事
三十 請公斷
第二十六節 干求語
對句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單語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第二十七節 求教語
一 用於官長
二 用於親長
三 用於普通
第二十八節 託庇語
一 用於軍政界
二 用於師長
三 用於親戚故舊
第二十九節 藉助語
第三十節 求諾語
第三十一節 感荷語
第三十二節 請宴語
一 請壽酒
二 請喜酒
三 請滿月酒
四 請開店酒
五 請落成酒
六 請移居酒
七 請新年酒
八 請普通酒
九 請送別酒
十 請接風酒
十一 請歡迎酒
第三十三節 赴宴語
一 允赴壽宴
二 允赴喜宴
三 允赴滿月宴
四 允赴開店宴
五 允赴落成宴
六 允赴移居宴
七 允赴新年宴
八 允赴普通宴
九 允赴送別宴
十 允赴接風宴
十一 允赴歡迎宴
第三十四節 慶賀語
一 賀嫁娶
二 賀續娶
三 賀嫁女
四 賀生子
五 賀生女
六 賀孿生
七 賀得孫
八 賀開店
九 賀畢業
十 賀遷居
十一 祝男壽
十二 祝女壽
十三 祝雙壽
第三十五節 應趨語
一 用於祝
二 用於賀
三 用於挽
四 用於吊
五 用於慰
六 用於送
第三十六節 阻趨語
第三十七節 慰藉語
一 唁喪父母
二 唁喪妻
三 慰喪兄弟
四 慰喪子女
五 慰失火
六 慰久困
七 通用語
第三十八節 賀唁語
一 用於賀年
二 用於賀節
三 用於賀軍政界
四 用於賀畢業
五 用於結婚
六 用於生育
七 用於出嫁
八 用於祝壽
九 用於開張
十 用於送行
十一 用於移居
十二 用於喪親
十三 用於喪妻
第三十九節 候病語
第四十節 接訃語
一 接友喪父訃
二 接友喪母訃
三 接友喪妻訃
四 接友喪兄弟訃
五 接友喪子訃
六 接友喪女訃
第四十一節 接柬語
一 接婚柬
二 接友父壽柬
三 接友母壽柬
四 接友妻壽柬
五 接友人幫柬
六 接娶媳柬
七 接嫁女柬
八 接生子柬
九 接生女柬
十 接生孫柬
第四十二節 榮任語
一 通用語句
二 賀授勳位
三 賀授陸軍職
四 賀授海軍職
五 賀考試得職
第四十三節 慰唁語
一 男喪通用
二 女喪通用
三 唁人喪父
四 唁人喪母
五 唁人喪母
六 唁人喪兄弟
七 唁人喪子女
八 慰人被謗
九 慰人失意
十 慰人失職
第四十四節 謝言語
一 謝顧
二 謝擾
三 謝璧
第四十五節 謝慰語
一 謝慰訟獄
二 謝慰被盜
三 謝慰覆舟
四 謝慰墜水
五 謝慰失火
六 謝慰疾病
第四十六節 謝賀語
一 謝賀己壽
二 謝賀祖父父壽
三 謝賀祖母母壽
四 謝賀妻壽
五 謝賀政界壽
六 謝賀軍界壽
七 謝賀學界壽
八 謝賀商界壽
九 謝賀娶妻
十 謝賀續娶
十一 謝賀娶媳
十二 謝賀娶孫媳
十三 謝賀嫁女
十四 謝賀嫁妹
十五 謝賀生
十六 謝賀孿生
十七 謝賀得孫
十八 謝賀開張
十九 謝賀得文官
二十 謝賀得軍官
二十一 謝賀學校畢業
二十二 謝賀新屋落成
二十三 謝賀遷居
第四十七節 謝唁語
一 通用語句
二 謝唁祖父母喪
三 謝慰父母喪
四 謝慰兄弟喪
五 謝慰喪偶
六 謝慰喪子女
七 謝慰喪媳
八 謝慰喪孫
第四十八節 送儀語
一 用於普通
二 用於喜慶
三 用於賀壽
四 用於賀嫁
五 用於送端午節
六 用於送中秋節
七 用於送重陽節
八 用於送年節
九 用於送行
十 用於生子女
十一 用於謝禮
十二 用於送喪
十三 通用語句
第四十九節 專送語
一 派人送信
二 派人送錢
三 派人送物
四 因便寄信
五 因便寄物
第五十節 還款語
第五十一節 謝助語
第五十二節 希收語
第五十三節 謝饋語
第五十四節 介見語
第五十五節 介紹語
第五十六節 薦托語
第五十七節 聘請語
第五十八節 告退語
第五十九節 拘留語
第六十節 辭歇語
第六十一節 裁定語
第六十二節 辭卻語
第六十三節 允諾語
第六十四節 推諉語
第六十五節 先寄語
第六十六節 答寄語
對句
一 通用語句
二 用於尊長
三 用於平輩
四 用於幼輩
單語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第六十七節 寄信語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幼輩
四 用於詢問
第六十八節 望復語
對句
一 對尊長用
二 對平輩用
三 對幼輩用
單語
一 對尊長用
二 對平輩用
第六十九節 遲答語
第七十節 缺信語
一 用於長輩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幼輩
四 用於婦女
第七十一節 承復語
第七十二節 覆問語
第七十三節 未覆語
第七十四節 示知語
第七十五節 垂教語
第七十六節 不棄語
第七十七節 慰念語
第七十八節 再告語
第七十九節 愧怍語
第八十節 無法語
第八十一節 焦爭語
第八十二節 知已語
第八十三節 倫常語
一 父子
二 母子
三 祖孫
四 叔侄
五 兄弟
六 夫婦
七 宗族
第八十四節 離別語
第八十五節 會晤語
第八十六節 敘譚語
第八十七節 感情語
第八十八節 待慢語
第八十九節 邀約語
一 邀飲
二 邀游
三 約入股
四 約遊學
第九十節 哀痛語
第九十一節 暫屈語
第九十二節 抑悲語
第九十三節 留意語
第九十四節 同感語
第九十五節 奉商語
第九十六節 討論語
第九十七節 報告語
第九十八節 意見語
第九十九節 規勸語
一 通用語句
二 勸捐款
三 勸勸學
四 勸息訟
五 勸守信
六 勸戒酒
七 勸戒賭
八 勸戒嫖
九 勸戒惑風水
十 勸久客當婦
十一 勸夫婦諧好
十二 勸兄弟和睦
第一百節 告誡語
第一百另一節 知勉語
第一百另二節 自謙語
一 通用語句
二 政界自謙
三 軍界自謙
四 警界自謙
五 學界自謙
六 商界自謙
七 婦女自謙
第一百另三節 自敘語
一 用於普通
二 用於學識淺薄
三 用於貧困
四 用於事繁
五 用於懶惰
六 用於經商
七 用於旅況
第一百另四節 告慰語
一 諸事順利告慰
二 全家無恙告慰
三 家長無恙告慰
四 自身無恙告慰
第一百另五節 道歉語
一 對句
二 單語
第一百另六節 惆悵語
一 對句
二 單語
第一百另七節 申悃語
一 用於祝賀
二 用於謝辭
三 用於送行
四 用於申慰
五 用於述懷
第一百另八節 企禱語
第一百另九節 原諒語
一 對句
二 單語
第一百十節 珍重語
對句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旅外
單語
一 用於普通
二 用於慰唁
第一百十一節 恃愛語
對句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親戚
四 用於宗族
五 用於世交
單語
一 用於普通
二 用於親戚
三 用於世交
四 用於同鄉
第一百十二節 恐念語
一 對句
二 單語
第一百十三節 奉告語
第一百十四節 領取語
第一百十五節 面陳語
第一百十六節 後謝語
第一百十七節 面謝語
第一百十八節 奉布語
一 用於尊長
二 用於平輩
三 用於幼輩
四 用於預約
五 用於書覆
六 用於懇求
七 用於勸告
八 用於詢問
九 用於請託
十 用於商酌
第一百十九節 監書語
第一百二十節 請安語
一 用於父母
二 用於親長
三 用於官長
四 用於師長
五 用於平輩
六 用於幼輩
七 用於夫婦
八 用於夫女
九 用於慶賀
十 用於慰喪
十一 用於居家
十二 用於釋家
十三 用於道家
十四 用於團體
十五 用於學界
十六 用於商界
十七 用於出門
十八 用於旅次
十九 用於商疾
二十 用於作家
二十一 用於慈善家
二十二 用於藝術家
二十三 用於時令
第一百二十一節 鑒照語
一 用於普通
二 用於婦女
第一百二十二節 結尾語
第一百二十三節 具末語
一 用於父母
二 用於尊長
三 用於平輩
四 用於幼輩
五 用於婦女
六 用於禪門
七 用於公函
八 用於喪中
九 用於補敘
十 用於覆信
十一 用於便條
十二 用於留字
十三 用於明信片
十四 用於不具名
十五 用於多數人具名
第一百二十四節 代候語
一 代候尊長
二 代候平輩
第一百二十五節 附候語
一 代長輩附候
二 代平輩附候
三 代幼輩附候
第一百二十六節 封面語
一 用於送呈
二 用於披覽
三 用於封緘
第五編 語氣
第一節 慶祝
第二節 唁慰
第三節 問病
第四節 懇請
第五節 延薦
第六節 介紹
第七節 借貸
第八節 索償
第九節 允卻
第十節 勸誡
第十一節 催促
第十二節 期約
第十三節 通問
第十四節 詰問
第十五節 道歉
第十六節 探詢
第十七節 饋贈
第十八節 感謝類
第六編 雜類
第一節 時序集句
春令
一 春
二 新年
三 元旦
四 立春
五 元宵
六 花朝
七 春分
八 社日
九 上巳
十 寒食
十一 清明
十二 正月
十三 二月
十四 三月
夏令
一 夏
二 立夏
三 端午
四 夏至
五 伏日
六 四月
七 五月
八 六月
秋令
一 秋
二 立秋
三 七夕
四 中秋
五 重陽
六 七月
七 八月
八 九月
冬令
一 冬
二 立冬
三 冬至
四 臘日
五 除夕
六 十月
七 十一月
八 十二月
第二節 時序別名
一 春
二 正月
三 二月
四 三月
五 夏
六 四月
七 五月
八 六月
九 秋
十 七月
十一 八月
十二 九月
十三 冬
十四 十月
十五 十一月
十六 十二月
第三節 干支別名
一 歲干
二 歲支
第四節 年月日時通稱
第五節 姓氏郡名
一 二畫至五畫
二 六畫至十畫
三 十一畫至十五畫
四 十六畫至二十畫
五 二十一畫至二十九畫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六年[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H152.3-62/1
主題
InfoField
書信
中圖分類
InfoField
H152.3-6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1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24,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24, 11 June 2023827 × 1,435, 466 pages (9.5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寫信模範辭書 (1/1) by 葉許生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2903,68992; 民國圖書.8; 寫信模範辭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