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4jh006860-71276 中國交易所論.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91 × 1,391 pixels, file size: 8.3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7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中國交易所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楊蔭溥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交易所論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分交易所總論、中國交易所概況、中國交易所之計算及會計、中國證券及重要物品之交易實況4編。末附交易所法及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金銀定期買賣暫行規則2種

目錄
第一編 交易所總論
第一章 交易所概說
一 交易所之意義
二 交易所之起源
(甲) 以物易物時代
(乙) 間接交易初步時代
(丙) 間接交易進步時代
(丁) 間接交易發達時代
(戊) 交易所興起時代
三 交易所之沿革
(甲) 英國交易所之沿革
(乙) 美國交易所之沿革
(丙) 日本交易所之沿革
(丁) 我國交易所之沿革
四 交易所之性質
(甲) 交易所投機之特性
(一) 投機之意義
(二) 投機與投資
(三) 投機與賭博
(乙) 交易所市場之特性
(一) 依一定之法律行之
(二) 於一定之時刻行之
(三) 在一定之場所行之
(四) 限一定之物品行之
(五) 由一定之商人行之
(六) 用一定之方法行之
(七) 為一定之交易
(丙) 交易所物品之特性
(一) 物品之價格須有變動但其變動須極難預測者
(二) 物品之性質須極耐久而不易腐變者
(三) 物品之需要須極廣繁且其運輸須極便利者
(四) 物品之實行授受須能用代替品者
五 交易所之種類
(甲) 證券交易所
(乙) 物品交易所
六 交易所之組織
(甲) 會員組織之特性及其利益
(乙) 股份組織之特性及其利益
七 交易所之政策
(甲) 干涉政策之利害
(乙) 放任政策之利害
第二章 交易所之效用及其弊端
一 交易所之效用
(甲) 造成繼續之市場也
(乙) 代負企業之風險也
(丙) 調劑異地或異時之供求也
(丁) 平準異地或異時之物價也
(戊) 流通商業之消息也
(己) 使得買賣之成立也
(庚) 促進企業之發展也
(辛) 指導投資之方向也
(壬) 輕減恐慌之程度也
(癸) 保護各業之出口也
二 交易所之弊端
(甲) 關於市場全部之弊端
(一) 應響真實之物價也
(二) 增加賭博之機會也
(乙) 關於經營投機者之弊端
(一) 傳播虛偽消息也
(二) 陰謀壟斷占買也
(三) 利用經紀人為相配交易也
(四) 串同經紀人為預約交易也
(五) 公司職員操縱本公司所發行之證券也
(丙) 關於交易所經紀人之弊端
(一) 經手費之侵蝕也
(二) 買賣市價之虛報也
(三) 對方違約之通謀也
(四) 自為買賣之違法也
(丁) 關於交易所本身及交易所職員及所員之弊端
(一) 交易所在場買賣資本所股票之失當
(二) 交易所希圖脫卸賠償損失之傾向
(三) 職員及所員在本所自為買賣之違法也
(四) 職員及所員與經紀人通同舞弊之不合
三 交易所弊端之糾正
(甲) 經紀人資格之應從嚴規定及實施也
(乙) 交易所賬目登記之應特為詳盡及公開也
(丙) 損失賠償公積金之應提存也
(丁) 政府方面之應及時輔助及取締也
(戊) 消息
第二編 中國交易所概況
第一章 交易所之歷史及現狀
一 交易所初創時之波折
二 上海已先成立之西商日商交易所
三 上海交易所未成立以前之各業公會及公所
四 交易所之民十風潮
(甲) 民十交易所之勃興
(乙) 民十風潮之實況
(丙) 民十交易所事業發達之原因
(丁) 民十交易所事業失敗之原因
五 交易所之現狀
(甲)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
(乙) 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
(丙) 上稱華商紗布交易所
(丁) 上海金業交易所
(戊) 中國機制麵粉上海交易所
(己) 上海雜糧油餅交易所
(庚) 北平證券交易所
(辛) 寧波棉業交易所
(壬) 濱江糧食交易所
(癸) 濱江貨幣交易所
第二章 交易所之組織及監督
一 交易所之設立
二 交易所之內部編制
(甲) 股東會
(乙) 理事會
(丙) 評議會
(丁) 顧問及參事員
(戊) 所員
(一) 主任
(二) 科員
(三) 糾察員
(己) 各科職掌
(一) 總務科
(二) 場務科
(三) 計算科
(四) 會計科
三 交易所之權限
(甲) 交易所違約之處分
(乙) 交易所之公斷
(丙) 交易所之制裁
四 交易所之受政府監督
(甲) 交易所法之釐訂
(乙) 交易所監理官之特派
(丙) 金融監理局之成立
(丁) 財政部泉幣司之設置
第三章 經紀人會員及交易之委託
一 交易所之經紀人及會員
(甲) 經紀人及會員之資格
(乙) 經紀人之種類
(丙) 經紀人之權利義務
(丁) 經紀人保證金之繳納
(戊) 經紀人之資格消滅
二 經紀人公會
三 經紀人之代理人
四 交易所交易之委託
(甲) 交易事項之委託
(乙) 成效事項之通知
(丙) 收受物件之處分
(丁) 成立交易之了結
(戊) 限價買賣之規律
(己) 交易價格之分割
(庚) 違約損失之賠償
(辛) 證據金之繳納
(壬) 費用報酬之交付
第四章 交易所之交易情形
一 交易之種類
(甲) 現期交易
(乙) 定期交易
(丙) 約期交易
二 交易之方法
(甲) 投票買賣
(乙) 繼續買賣
(丙) 競爭買賣
三 標準物品之選定
四 市場交易之情形
(甲) 市場布置
(乙) 開市及閉市
(丙) 買賣單位
(丁) 叫價單位
(戊) 叫價方法
(己) 多頭空頭及套頭
(庚) 順扯及逆扯
五 交易之登記
(甲) 大場賬之登記
(乙) 小場賬之登記
(丙) 對賬之方法
六 交易之交割
(甲) 交割之手續
(乙) 檢查之執行
第三編 中國交易所之計算及會計
第一章 交易所之計算
一 記算科之組織
(甲) 計算科之分股
(乙) 計算科之地位
二 計算區域之規定
三 『未納』『了結』與『交割』之區別
(甲) 未納之意義
(乙) 了結之意義
(丙) 交割之意義
四 價格之種別
(甲) 約定價格
(乙) 記賬價格
(丙) 標準價格
(丁) 公定價格
五 各種差額之計算
(甲) 當日差額之計算
(乙) 未納差額之計算
(丙) 了結差額之計算
(丁) 交割差額之計算
六 各種證據金之計算
(甲) 本證據金之計算
(乙) 追加證據金之計算
(丙) 增加證據金之計算
七 經手費之計算
第二章 交易所之會計
一 會計科之組織
(甲) 會計科之分股
(乙) 會計科之地位
二 會計科目之訂定
(甲) 負責類會計科目
(一) 股本總額
(二) 公積金
(三) 特別公債
(四) 房屋器具減價準備金
(五) 未付紅利
(六) 發起人特別利益金
(七) 職員酬勞金
(八) 所員退職金及撫恤金
(九) 上期滾存
(十) 前期損益
(十一) 經紀人保證金
(十二) 經紀人保證金預存
(十三) 本證據金
(十四) 追加證據金
(十五) 特別證據金
(十六) 證據金預存
(十七) 準備交割物件
(十八) 交割貸款
(十九) 經紀人儲金
(二十) 所員儲蓄金
(二一) 銀行錢莊往來
(二二) 借用金
(二三) 備抵經紀人往來款項
(二四) 押租及押櫃
(二五) 代存款項
(二六) 備抵代出金款項
(二七) 暫收金
(二八) 應付未付利息
(乙) 資產類會計科目
(一) 營業用地基房屋
(二) 營業用器具
(三) 興業費
(四) 標準貨樣
(五) 有價證券
(六) 儲藏品
(七) 營業保證金現金
(八) 營業保證金證券
(九) 經紀人保證金代用品
(十) 證據金代用品
(十一) 提交現品
(十二) 交割貨款
(十三) 結算差銀
(十四) 經紀人往來
(十五) 銀行錢莊往來
(十六) 定期存款
(十七) 貸出金
(十八) 經紀人往來抵押品
(十九) 押租及押櫃
(二十) 代管物件
(二一) 貨出金抵押品
(二二) 暫付金
(二三) 應收未收利息
(二四) 現金
(丙) 損益類會計科目
(一) 經手費
(二) 利息
(三) 有價證券損益
(四) 銀洋兌換損益
(五) 過戶費
(六) 檢查費
(七) 房租收入
(八) 棧租收入
(九) 雜損益
(十) 營業費
(十一) 賠償金
(十二) 上期滾存
(十三) 攤提興業費
(十四) 提存房屋器具減價準備金
(十五) 所員獎勵金
(十六) 特別勞績金
(十七) 經紀人獎勞品
三 傳票之運用
(甲) 現金收付之傳票
(一) 收入傳票之釋例
(二) 支付傳票之釋例
(乙) 轉賬收付之傳票
(一) 轉賬用收入傳票之釋例
(二) 轉賬用支付傳票之釋例
四 賬薄之種類
(甲) 主要賬薄
(乙) 補助賬薄
五 表格之編制
(甲) 貸借對照表
(乙) 損益表
第四編 中國證券及重要物品之交易實況
第一章 證券之交易實況
一 證券市場之歷史
(甲) 茶會時代之證券市場
(乙) 公會時代之證券市場
(丙) 交易所時代之證券市場
(丁) 證券市場經歷之風險
二 市場交易之種類
(甲) 現期交易
(乙) 定期交易
(丙) 便期交易
三 交易證券之種類
(甲) 五年六厘公債
(乙) 七年六厘長期公債
(丙) 整理六厘公債
(丁) 整理七厘公債
(戊) 償還內外短債八厘債券
(己) 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
(庚) 續發江海關二五附稅國庫券
(辛) 捲菸稅國庫券
(壬) 善後短期公債
四 證券之套做
(甲) 套借之舉例
(乙) 套利之實行
(丙) 兩地套做之方法
五 證券之掉期
(甲) 為增加盈利而掉期
(乙) 為減少虧損而掉期
六 證券之成交及交割情形
七 行市及新聞之揭登
(甲) 行市之報告
(乙) 新聞之記載
八 市價漲落之主要原因
(甲) 關於公債本身之原因
(一) 基金之有無
(二) 保管之優劣
(三) 抽籤之遠近
(四) 稅收之增減
(乙) 關於市場本身之原因
(一) 利率之高低
(二) 商業之盛衰
(三) 多空之操縱
(丙) 關於其他連帶之原因
(一) 時局之變動
(二) 天災之流行
第二章 標金之交易實況
一 標金市場之歷史
(甲) 公所時代之標金市場
(乙) 公會時代之標金市場
(丙) 交易所時代之標金市場
二 標金市場之概況
(甲) 交易所之組織
(乙) 經紀人之限制
(丙) 交易金貨之種類
(丁) 在場交易之方法
(戊) 補水之情形
三 標金平價之計算
(甲) 根據倫敦電匯之計算法
(乙) 根據日金電匯之計算法
(丙) 根據交易所交割規定之計算法
四 標金交易之目的
(甲) 為純粹投機之買賣
(乙) 為買進標金之輸出
(丙) 為買賣定期外幣之保障
(丁) 為減少國際貿易外匯漲落之危險
五 行市及新聞之揭登
(甲) 行市之報告
(乙) 新聞之記載
六 市價漲落之主要原因
(甲) 由於銀價之長縮也
(乙) 由於外匯之變動也
(丙) 由於投機家操縱之結果也
(丁) 由於其他市場以外之間接影響也
七 標金交易之勢力
第三章 紗花麵粉雜糧等之交易實況
一 紗花棉布之交易實況
(甲) 交易所之概況
(乙) 等級表之編制
(一) 棉紗等級表之舉例
(二) 棉布等級表之舉例
(三) 棉花等級表之舉例
(丙) 紗花之成交及交割情形
(丁) 行市及新聞之揭登
二 麵粉之交易實況
(甲) 交易所之概況
(乙) 麵粉等級表之舉例
(丙) 麵粉之成交及交割情形
(丁) 行市及新聞之揭登
三 雜糧油餅之交易實況
(甲) 交易所之概況
(乙) 標準及等級之規定
(一) 輪船大連平格黃豆
(二) 輪船大連黃豆
(三) 輪船大連紅梁
(四) 二號大粒小麥
(五) 標準豆油
(六) 標準有邊豆餅
(七) 標準光邊豆餅
(丙) 交割之手續
(丁) 行市及新聞之揭登
(戊) 外商雜糧交易所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六年[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832.96/260
主題
InfoField
證券交易所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832.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4,216,[3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01,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01, 11 June 2023991 × 1,391, 276 pages (8.3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交易所論 (1/1) by 楊蔭溥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4jh006860,71276; 民國圖書.8; 中國交易所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