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6jh001543-80322 丸散膏丹自製法.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22 × 1,035 pixels, file size: 13.4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7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丸散膏丹自製法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上海中華新教育社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丸散膏丹自製法
Publisher
中華新教育社[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分藥丸、藥散、藥膏、藥丹、藥酒5部分。每部下又分內科、女科、幼科、外科、傷科等7門,共700種藥劑。每種藥劑均介紹主治、配方、分量、製法、服法及加減等

目錄
藥丸部
內科門
一 虛損類
一 大造丸
二 巨勝丸
三 三才丸
四 威喜丸
五 葆真丸
六 老奴丸
七 斑龍丸
八 毓麟丸
九 鹿角丸
十 右歸丸
十一 歸脾丸
十二 養榮丸
十三 打老兒丸
十四 赤水玄珠
十五 黑歸脾丸
十六 補天大造丸
十七 歸芍六君丸
十八 葠桂固本丸
十九 葠茸百補丸
二十 茸桂百補丸
二十一 百補全鹿丸
二二 局方半硫丸
二三 十全大補丸
二四 附子七味丸
二五 附子都氣丸
二六 滋補大力丸
二七 奪天造化丸
二八 人參養榮丸
二九 赤腳大仙種子丸
二 陰虧類
一 都氣丸
二 天真丸
三 左歸丸
四 虛潛丸
五 二至丸
六 補陰丸
七 團葠丸
八 大補陰丸
九 柏子仁丸
十 得效五仁丸
十一 八仙長壽丸
十二 歸芍六味丸
十三 知柏八味丸
十四 磁石地黃丸
十五 葠麥六味丸
十六 滋陰八味丸
十七 滋陰百補丸
十八 男科八珍丸
十九 補中益氣丸
二十 琥珀多寐丸
二一 三因勝駿丸
二二 坎離既濟丸
二三 丹溪補天丸
二四 六味地黃丸
二五 柴芍地黃丸
二六 人葠固本丸
二七 耳聾左慈丸
二八 柏子養心丸
二九 四味肉蓯蓉丸
三十 濟生蓯蓉潤腸丸
三 腎虛類
一 補火丸
二 萃僊丸
三 金剛丸
四 滋腎丸
五 歸腎丸
六 青娥丸
七 黑地黃丸
八 小安腎丸
九 大莬絲丸
十 保命煨腎丸
十一 延齡廣嗣丸
十二 扁鵲玉壺丸
十三 和劑木瓜丸
十四 七味地黃丸
十五 八味地黃丸
十六 金匱腎氣丸
十七 濟生腎氣丸
十八 無比山藥丸
十九 陳氏八味丸
二十 三層茴香丸
二一 腎厥玉真丸
二二 脾腎雙補丸
二三 斑龍二至百補丸
二四 三因加減四斤丸
四 夢遺類
一 遠志丸
二 定志丸
三 聚精丸
四 茯菟丸
五 縮泉丸
六 五子丸
七 小菟絲丸
八 河間秘真丸
九 琥珀定志丸
十 金鎖固精丸
十一 石刻安腎丸
十二 劉松石豬䐗丸
五 健忘類
一 朱雀丸
二 讀書丸
三 二參丸
六 耳聾類
一 千金補腎丸
七 驚悸類
一 天王補心丸
二 八物定志丸
三 琥珀壽星丸
四 硃砂安神丸
五 秘㫖安神丸
八 痜疝類
一 胡盧巴丸
二 濟生橘核丸
三 丁香棟實丸
四 三層茴香丸
九 癲癇類
一 寧志丸
二 癇症鎮心丸
三 河癇犀角丸
四 牛黃清心丸
五 人參琥珀丸
十 淋濁類
一 白龍丸
二 肉蓯蓉丸
三 鹿角霜丸
四 治濁固本丸
五 三因石燕丸
十一 戒煙類
一 百補養原丸
二 固本戒煙斷癮丸
三 林文忠公十八味戒煙丸
十二 瀉利類
一 資生丸
二 四神丸
三 二神丸
四 真武丸
五 理中丸
六 黃著丸
七 四君子丸
八 五味子丸
九 人參健脾丸
十 葠苓白朮丸
十一 醫林固腸丸
十二 附子理中丸
十三 綠萼梅花丸
十四 薛氏四神丸
十五 和劑大七香丸
十三 脾胃類
一 六君子丸
二 調中平胃丸
三 東垣和中丸
四 王氏玉芝丸
五 濟生腎氣丸
六 健脾養胃丸
十四 積滯類
一 枳術丸
二 烏龍丸
三 丁香爛飯丸
四 香砂枳實丸
五 橘半枳實丸
六 香砂六君丸
七 木香順氣丸
八 止痛良附丸
九 和劑紅丸子
十 神芎導水丸
十一 潔古枳實丸
十二 三因麴術丸
十三 沉香化氣丸
十四 枳實消痞丸
十五 枳實導滯丸
十六 景岳敦阜丸
十五 鏪雜類
一 三聖丸
二 丹溪導飲丸
十六 濕症類
一 大溫中丸
二 香砂養胃丸丸
三 神效虎䐗丸
四 葛花解醒丸
五 寶鑑沉香桂附丸
以上寒濕
一 絳礬丸
二 三妙丸
三 二妙丸
四 伐木丸
五 臓連丸
六 二十四制清寧丸
以上濕熱
一 狶桐丸
二 易老天麻丸
三 九制豨薟丸
四 虎骨木瓜丸
五 虎骨四筋丸
以上風濕
十七 肝胃類
一 左金丸
二 佛手丸
三 小安胃丸
四 小溫中丸
五 烏梅安胃丸
十八 下痢類
一 香連丸
二 戊己丸
三 駐車丸
四 七味豆蔻丸
五 木香檳榔丸
六 黃連阿膠丸
十九 便秘類
一 烏梅丸
二 麻仁丸
三 潤腸丸
四 脾約麻仁丸
五 得效橘杏丸
六 滋陰潤腸丸
七 益血潤腸丸
八 寶鑑人參利腷丸
二十 鬱症類
一 越鞠丸
二十一 咳嗽類
一 神術丸
二 二陳丸
三 寧嗽丸
四 百花丸
五 半貝丸
六 異功丸
七 噙化丸
八 金水六君丸
九 丁香半夏丸
十 順氣消食化痰丸
二十二 哮喘類
一 冷哮丸
二 葶〓丸
三 勝金理中丸
二十三 痰飲類
一 十棗丸
二 丹溪白螺丸
三 附桂理中丸
四 理中化痰丸
二十四 痰火類
一 清氣化痰丸
二 竹瀝達痰丸
三 節齋化談丸
二十五 痰結類
一 白金丸
二 礞石滾痰丸
三 青州白丸子
四 指迷茯苓丸
五 景岳括痰丸
六 沉香墮痰丸
二十六 水病類
一 舟車丸
二 已椒〓黃丸
三 經驗理中丸
四 各劑倍術丸
二十六 臌脹類
一 脾陰丸
二 禹餘糧丸
三 中滿分消丸
四 黃病鼓脹丸
二十七 傷食類
一 保和丸
二 消食丸
三 健步丸
四 和劑感應丸
五 沉香化滯丸
六 三物備急丸
七 和劑小七香丸
二十八 積聚類
一 伏梁丸
二 四消丸
三 破飲丸
四 景岳太平丸
五 景岳獵蟲丸
六 東垣肥氣丸
七 東垣息賁丸
八 東垣痞氣丸
九 東垣奔豚丸
十 寶鑑脪露丸
十一 寶鑑見〓丸
十二 消痞阿魏丸
十三 濟生大七氣丸
十四 正傳加味枳術丸
十五 集驗龍腦安神丸
十六 寶鑑醋煮三稜丸丸
二十九 黃病類
一 棗礬丸
二 元戎萬病紫苑丸
三十 蟲病類
一 萬應丸
二 集效丸
三 化蟲丸
四 神效剪紅丸
三十一 中風類
一 蠲痺丸
二 牛黃丸
三 蘇合香丸
四 搜風順氣丸
五 本事勝金丸
六 得效皂角丸
七 和劑玉壺丸
八 河間地黃丸
九 人葠大再造丸
三十二 霍亂類
一 純陽正氣丸
二 藿香正氣丸
三 六合定中丸
三十三 伏暑類
一 消暑丸
二 蟾酥丸
三 清暑香薷丸
四 清暑益氣丸
三十四 傷寒類
一 抵當丸
二 更衣丸
三 蓽撥餅
四 妙香丸
五 代抵當丸
六 小陷胸丸
七 萬氏牛黃清心丸
三十五 諸血類
一 十灰丸
二 槐角丸
三 四生丸
四 天門冬丸
五 五汁肺丸
六 參山漆丸
七 清咽太平丸
八 九制大黃丸
九 大黃〓蟲丸
三十六 火症類
一 瀉青丸
二 當歸龍薈丸
三十七 口瘡類
一 上清丸
二 水檗丸
三 黑參丸
三十八 肝痺類
一 萆薢丸
三十九 瘧疾類
一 聖濟鱉甲丸
二 人葠鱉甲煎丸
四十 肺熱類
一 鐵笛丸
四十一 氣痛類
一 十香丸
二 金匱九痛丸
三 沈香至珍丸
女科門
一 調經類
一 烏骨雞丸
二 艾附煖宮丸
三 調經益母丸
四 七制香附丸
五 四制香附丸
六 女科八珍丸
七 八珍益母丸
八 四物益母丸
九 神效益母丸
十 九制香附丸
十一 當歸養血丸
二 種子類
一 毓麟丸
二 啟宮丸
三 調經種子丸
四 益母毓麟丸
五 千金吉祥丸
三 經閉類
一 蔥白丸
一 婦科大黃〓蟲丸
五 干血癆類
一 烏金丸
二 女科柏子仁丸
六 帶下類
一 帶下丸
二 四物丸
三 愈帶丸
四 固下丸
五 烏鰂骨丸
六 椿根皮丸
七 調經止帶丸
八 秘制白帶丸
七 崩漏類
一 四紅丸
二 崩漏丸
三 固經丸
八 胎前類
一 東胎丸
二 劉寢丸
三 千金保孕丸
四 千金保胎丸
九 臨產類
一 寧坤丸
二 速產兔腦丸
幼科門
一 疳積類
一 肥兒丸
二 金蟾丸
三 布袋丸
四 史君子丸
五 消疳口丸
六 五色兌金丸
七 九味蘆薈丸
八 錢氏橘連丸
九 五疳保童丸
二 驚風類
一 抱龍丸
二 牛黃抱龍丸
三 秘制珍珠丸
四 人參抱龍丸
五 十全抱龍丸
六 琥珀抱龍丸
三 胎毒類
一 犀角解毒丸
四 傷乳類
一 太和丸
五 脾弱類
一 啟脾丸
六 蟲積類
一 應驗消蟲藥丸
二 范汪方十七物紫參丸
七 痰喘類
一 小兒化痰丸
八 不語類
一 菖蒲丸
九 童癆類
一 錢氏地黃丸
十 夜啼類
一 白朮當歸煎丸
十一 牙蛀類
一 雄黃丸
外科門
一 通治類
一 蠟礬丸
二 替針丸
三 洗面藥丸
四 醒消丸
五 外科蟾酥丸
二 癰疽類
一 黎峒丸
二 一粒珠
三 珠珀蠟礬丸
三 瘰癧類
一 消癧丸
二 內消瘰癧丸
三 瘰癧疎肝丸
四 梅毒類
一 小牛黃丸
二 聖靈解毒丸
五 痔漏類
一 痔漏丸
六 雜治類
一 一粒笑
二 蹲鴟丸
眼科門
一 內障類
一 石斛夜光丸
二 千金磁硃丸
二 翳膜類
一 照水丸
二 固本還晴丸
三 明目蒺藜丸
四 撥雲退翳丸
三 腎虧類
一 地芝丸
二 明目地黃丸
四 肝虧類
一 菊晴丸
二 桑麻丸
三 扶桑丸
四 駐景丸
五 羊肝丸
六 杞菊地黃丸
五 陰虧類
一 六黑丸
二 滋陰地黃丸
六 近視類
一 定遠丸
喉科門
一 三黃丸
二 梅蘇丸
三 喉閉丸
四 六神丸
五 黃連上清丸
六 和劑解毒雄黃丸
傷科門
一 三黃寶蠟丸
藥散部
內科門
一 虛損類
一 木瓜散
二 五味子散
三 參苓白朮散
四 元戎逍遙散
五 得效玉屏風散
六 東垣藿香安胃散
七 錢氏七味白朮散
二 勞傷類
一 子和禹功散
二 本事枳實丸
三 腎虧類
一 石葦散
二 香鹽散
四 夢遺類
一 荊公妙香散
五 健忘類
一 開心散
六 耳聾類
一 清神散
二 益腎散
七 積滯類
一 和劑五膈寬中散
二 和劑穀神嘉禾散
三 元戎調胃白朮澤瀉散
八 濕症類
一 平胃散
二 和劑普腎正氣散
九 暑濕類
一 益元散
二 珠珀益元散
三 統旨清濕散
四 丹溪二妙散
五 和劑五皮散
六 錢氏導赤散
七 得效芎芷香蘇散
十 食傷類
一 法制陳皮
二 法制檳榔
十一 積聚類
一 沉香散
二 三聖散
三 寶鑑聖散子
四 寶鑑木香通氣散
十二 脹滿類
一 調氣平胃散
十三 呃逆類
一 潔古杮錢散
十四 水病類
一 當歸散
二 香蘇散
十五 諸痛類
一 茴香散
二 木香散
三 腰子散
四 調肝散
五 河間正氣天香散
六 良方人參順氣散
十六 蟲病類
一 蕪荑散
十七 七疝類
一 荔枝散
二 香附散
三 金匱蜘蛛散
四 金匱牡蠣澤瀉散
五 東垣天台烏藥散
十八 風寒類
一 法制半夏
二 藿香正氣散
三 防風通聖散
十九 鼻病類
一 防風散
二 瓜礬散
三 芷夷散
二十 傷寒類
一 仲景四逆散
二十一 閉結類
一 涼膈散
二十二 諸風類
一 芎藭散
二 仙靈脾散
三 頭重紅荳散
四 靈苑辰砂散
五 寶監醉仙散
六 通天再造散
七 玄珠茶調散
八 烏藥順氣散
二十三 頭風類
一 對金散
二 川芎茶調散
二十四 瘟疫類
一 敗毒散
二 人馬平安散
三 華陀救中惡方
四 諸葛武侯行軍散
二十五 淋閉類
一 立效散
二 局方八正散
二十六 咳逆類
一 瀉白散
二十七 口瘡類
一 口糜散
二 錢氏瀉黃散
二十八 牙疼類
一 青白散
二 白蒺藜散
三 謝傳笑去散
女科門
一 調經類
一 逍遙散
二 胎前類
一 佛手散
二 縮砂散
三 白扁豆散
四 保生無憂散
五 金匱當歸散
六 神方驗胎散
三 臨產類
一 達生散
二 龜殼散
三 黑神散
四 如神散
五 黃金散
六 葵子如聖散
四 產後類
一 清魂散
二 失笑散
三 荊芥散
四 起枕散
五 烏金散
六 枳寶芍藥散
五 瘀血類
一 雪岐牡丹散
六 雜治類
一 洗面玉容圓
二 擦牙清齒粉
幼科門
一 氣閉類
一 萬應散
二 撮口類
一 辰砂殭蠶散
三 臍瘡類
一 龍骨散
二 外消散
四 疳積類
一 八珍糕
五 慢脾類
一 小兒釣驚藥
六 驚風類
一 金朱散
二 雙金散
七 脾虧類
一 益黃散
八 蟲積類
一 雄黃散
二 羖羊角散
九 食積類
一 秘制飯伙
十 胎赤類
一 真金散
十一 痘毒類
一 聖散
十二 遺尿類
一 雞腸散
十三 口瘡類
一 清液散
十四 衂血類
一 膠黃散
十五 夜啼類
一 蟬花散
十六 雜症類
一 榆末散
二 立驗散
三 小兒錮顖藥
四 靈苑生齒方
十七 寒熱類
一 柴胡清肝散
十八 停耳類
一 湯氏龍黃散
十九 驚忤類
一 三物燒發散
二十 中惡類
一 太乙備急散
二 聖惠木香散
外科門
一 通治類
一 內托復煎散
二 癰疽類
一 一筆消
二 鐵井欄
三 獨勝散
四 護心散
五 四聖散
六 排受散
七 正鐵篐散
八 神效托里散
九 薏苡附子敗醫散
三 雜瘡類
一 一掃光
二 仙拈散
三 松黃散
四 神效癬藥
五 臘梨頭藥
六 袪風白芷散
四 雜治類
一 泌火散
二 七白散
三 黃檗散
四 蛇傷狗咬點眼藥
眼科門
一 翳障類
一 靈飛散
二 清涼散
三 二黃散
四 煮肝散
五 湯泡散
六 神效光明眼藥
二 赤眼類
一 分珠散
二 局方湯泡散
三 神效賽空青
三 肝虧類
一 本事菊花散
二 簡易補肝散
喉科門
一 珠黃散
二 錫類散
三 燒鹽散
四 白礬散
五 和劑涼膈散
六 寶鑑碧玉散
七 寶鑑開關散
八 瑞竹羅青散
九 寶鑑備急如聖散
十 寶鑑增損如聖散
傷科門
一 七厘散
二 玉真散
三 五虎散
四 花蕋石散
五 損傷回生散
藥膏部
內科門
一 虛損類
一 鹿膠
二 參術膏
三 山蘇膏
四 龜鹿二仙膏
五 固精益腎煖臍膏
二 陰虧類
一 龜膠
二 兩儀膏
三 十珍膏
四 地黃膏
五 黑驢皮阿膠
三 腎虧類
一 旱蓮膏
二 杜煎鹿角膠
三 補腎桑椹膏
四 夢遺類
一 札圓膏
二 玄及膏
五 乾咳類
一 玉玉膏
六 痰火類
一 二冬膏
二 癇症橄欖膏
七 咳血類
一 臞仙瓊玉膏
八 中風類
一 參術膏
二 御驗膏
九 風濕類
一 風寒痰濕膏
十 瘧疾類
一 三陰瘧疾膏
十一 頭風類
一 頭風膏
十二 痞積類
一 消痞狗皮膏
女科門
一 調經類
一 玫瑰膏
二 種子類
一 葠茸養元膏
三 瘀血類
一 益母膏
幼科門
一 繼乳類
一 畫眉膏
二 豆豉膏
三 花火膏
二 夜啼類
一 茅先生抹唇膏
三 雜症類
一 聖惠神效黑豆膏
四 客忤類
一 張漁辟邪膏
外科門
一 癰疽類
一 硇砂膏
二 九香膏
三 烏龍膏
四 比天膏
五 雲母膏
六 麥飯石膏
七 太乙清涼膏
八 神仙太乙膏
九 癰疽收口膏
十 陽和解凝膏
二 疔毒類
一 圍藥
二 千搥膏
三 大士膏
四 精要神異膏
三 雜瘡類
一 麻黃膏
二 白玉膏
三 桃花隔紙膏
四 疥瘡大榆膏
四 雜治類
一 生肌玉紅膏
二 牙痛玉帶膏
傷科門
一 唾沫膏
二 萬應靈膏
三 金絲萬應膏
四 熊油虎骨膏
眼科門
一 五膽膏
二 神效膏滋眼藥
藥丹部
內科門
一 虛損類
一 天真丹
二 養正丹
三 震靈丹
四 天王補心丹
五 九還金液丹
六 醫門黑錫丹
七 九轉靈砂丹
八 延年益壽丹
九 贊化血餘丹
十 秘方種子丹
十一 申先生交感丹
十二 交感丹
十三 耘苗丹
上丹
中丹
下丹
十四 二味黑錫丹
十五 扶桑至寶丹
二 腎虛類
一 還少丹
二 九龍丹
三 七寶美髯丹
四 三才封髓丹
五 水陸二僊丹
三 健忘類
一 孔聖枕中丹
四 驚悸類
一 平補鎮心丹
五 肝胃類
一 肝胃二氣丹
六 喘嘔類
一 濟生八神來復丹
七 痰症類
一 小胃丹
二 神應丹
三 控涎丹
八 積滯類
一 景岳八仙丹
九 中風類
一 蠲痛丹
二 至寶丹
三 紫雪丹
四 神應養真丹
五 蠲痛活絡丹
十 伏暑類
一 和劑來復丹
十一 諸風類
一 換骨丹
二 海藏愈風丹
十二 瘟疫類
一 臥龍丹
二 玉樞丹
三 二氣丹
四 痧藥靈丹
五 太乙救苦丹
六 八寶紅靈丹
七 太乙紫金錠
八 混元一氣丹
九 雷公救疫丹
十 飛龍奪命丹
十一 靈寶如意丹
十二 辟邪避疫丹
十三 梅花普度丹
十四 許真君如意丹
十三 淋閉類
一 本事火府丹
女科門
一 調經類
一 女金丹
二 女科白鳳丹
三 婦寶勝金丹
二 臨產類
一 奪命丹
二 神效乳砂丹
三 產後類
一 回生丹
二 玉液金丹
三 胎產金丹
四 人參回生丹
幼科門
一 驚風類
一 寸金丹
二 驚風奪命丹
三 嬰兒至寶丹
四 秘授兒科萬病回春丹
二 胎毒類
一 五福化毒丹
三 足軟類
一 麝茸丹
四 雜症類
一 小兒至寶丹
外科門
一 癰疽類
一 衛生寶
二 梅花點舌丹
三 飛龍奪命丹
四 保安萬靈丹
二 疔瘡類
一 立馬回疔丹
三 瘰癧類
一 小金丹
四 梅毒類
一 九龍丹
傷科門
一 珍珠八寶丹
喉科門
一 碧雪丹
二 萬應錠
三 碧霞丹
四 籝金丹
五 玉雪救苦丹
六 咽喉急備丹
藥酒部
內科門
一 虛損類
一 百藥長
二 陰虧類
一 姜髯醖
二 周公歲酒
三 勞傷類
一 五五酒
四 腎虛類
一 歸圓杞菊酒
二 百花如意酣春醖
五 中風類
一 史國公藥酒
六 風濕類
一 五茄皮酒
七 諸風類
一 蘄蛇釀
外科門
一 八仙酒
二 遠志酒
傷科門
一 阿芙蓉酒
眼科門
一 枸杞子酒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五年[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R283.6/2/:1-2
主題
InfoField
劑型
中圖分類
InfoField
R283.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36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14,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14, 21 April 2023722 × 1,035, 372 pages (13.4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丸散膏丹自製法 (1/1) by 上海中華新教育社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6jh001543,80322; 民國圖書-PD2022.5; 丸散膏丹自製法)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