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6jh002179-80359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試驗報告.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162 × 1,304 pixels, file size: 9.0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7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試驗報告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編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試驗報告
Publisher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本場全體職員撮影
病害圖幅
昆蟲圖幅
引言
農藝部份
第一 育種試驗材料之採集事項
一 小麥育種試料之採集
二 粟米育種試料之採集
三 高糧育種試料之採集
第二 品種觀察試驗事項
一 高糧品種觀察試驗
二 粟米品種視察試驗
三 黍品種觀察試驗
四 大豆品種觀察試驗
第三 栽培試驗事項
一 小麥三要素試驗
二 小麥人造肥料及自然肥料同價比較試驗
三 小麥播種適期試驗
四 小麥自然肥料同價比較試驗
五 小麥鉀質肥料比較試驗
六 高糧栽培株行間距離試驗
七 粟米播種適期試驗
八 粟米三要素試驗
九 粟米米糠骨粉同價比較試驗
十 粟米畦間比較試驗
十一 粟米栽培行間距離試驗
園藝部份
第一 果樹試驗事項
一 梨燐酸肥料用量試驗
二 桃燐酸肥料用量試驗
三 桃摘果試驗
四 葡萄燐酸肥料用量試驗
五 葡萄結果枝環狀剝皮試驗
六 葡萄結果枝環狀割皮試驗
第二 蔬菜試驗事項
一 甘藍品種比較試驗
二 甘藍移植次數試驗
三 萵苣品種比較試驗
四 白菜品種比較試驗
五 白菜播種期試驗
六 白菜淡氣肥料同價比較試驗
七 蘿蔔品種比較試試
八 蘿蔔草木灰用量試驗
九 馬鈴薯高畦平畦比較試驗
十 石刁拍肥料促成及軟化試驗
十一 茄品種比較試驗
十二 茄之養田粉效力試驗
十三 番茄品種比較試驗
十四 番茄燐酸肥料用量試驗
十五 番薯品種比較試驗
十六 番薯草木灰用量試驗
十七 南瓜品種比較試驗
十八 南瓜架蔓壓蔓比較試驗
十九 王瓜品種比較試驗
二十 王瓜畦向試驗
二十一 長形冬瓜品種比較試驗
二十二 草莓經濟栽培試驗
第三 花卉之栽培事項
獨干多花菊之栽培
農藝化學部份
第一 分析事項
(一) 土壤分析
1 土壤物理性質分析
(a) 機械分析
(b) 一般物理性質
2 土壤化學性質分析
(a) 氣離子濃度之檢定
(b) 灼熱損失及腐植質之定量
(c) 可溶鹽類之檢定
(d) 有效燐酸加里之定量
a 訂正試驗
b 有效燐酸加里含量
(二) 肥料分析
1 廄肥分析
(a) 重要物理性質
(b) 重要化學性質
2 堆肥及糞類分析
3 併粕類分析
4 綠肥分析
5 一般植物分析
6 骨粉分析
(三) 食品分析
1 小麥分析
第二 栽培試驗事項
(一) 肥料試驗
1 粟三要素適量試驗
2 小麥三要素適量試驗
3 肥料比較試驗
(a) 無底埋設圓筒栽培試驗
甲 設計
乙 二十一年試驗記載
(b) 有底埋設圓筒栽培試驗
甲 設計
乙 二十一年試驗記載
(二) 綠肥栽培試驗
1 採種栽培
(a) 毛豆—hairy vetch
(b) 種豆—saat wicke
2 秋季播種適期試驗
(a) 毛豆—hairy vetch—蔓長調查
(b) 種豆—saat wicke—蔓長調查
3 春季播種適期試驗
(a) 發芽及開花
(b) 發育狀況
4 毛豆—hairy vetch—花莖葉調查
(a) 目的
(b) 方法
(c) 記載
5 根瘤菌接種試驗
(a) 培養基之製作
(b) 根瘤菌之分離
(c) 根瘤菌之檢查
(d) 根瘤菌之培養與繁殖
(e) 實地接種
(f) 結論
第三 調查事項
(一) 小麥產量調查
1 調查記載
2 推算
3 推算撮要
4 推算結果之比較
5 結論
病蟲害部份
第一 作物病害預防試驗事項
一 高粱玉蜀黍各品種對於黑穗病抵抗性試驗
二 小麥黑穗病預防試驗
第二 作物害蟲防除試驗事項
一 桃卷葉蚜蟲及甘藍蚜蟲之防除試驗
二 蘋果毛蟲防除試驗
三 蝗蟲之毒餌飼育試驗
四 小麥玉蜀黍貯藏種子之熏蒸試驗
第三 調查事項
甲 病害部份
一 粟白髮病
二 蘿蔔白澀病
三 梨白澀病
四 鳳仙花白澀病
五 葡萄炭疽病
六 大麥棵黑穗病
七 大麥堅黑穗病
八 小麥裸黑穗病
九 粟黑穗病
一〇 玉蜀黍黑穗病
一一 高粱紫囊黑穗病
一二 高粱粒黑穗病
一三 小麥杆黑穗病
一四 小麥小銹病
一五 小麥褐銹病
一六 草莓葉枯病
一七 莙薘菜斑點病
一八 桑污葉病
一九 番茄黑斑病
二〇 椒黑霉病
二一 葡萄褐斑病
乙 昆虫部份
一 脊露螽
二 螻蛄
三 斧頭〓
四 飛蝗
五 蟿螽
六 負蝗
七 茶蜚蠊
八 拒斧
九 天馬
一〇 守瓜
一一 琉璃蟲
一二 柳琉璃蟲
一三 黃條蚤蟲
一四 長麥蚤
一五 七星瓢蟲
一六 茄瓢蟲
一七 瓢蟲
一八 錨瓢蟲
一九 桃象鼻蟲
二〇 粉象蟲
二一 谷象
二二 銅蛂
二三 黃蛂
二四 赤蛂
二五 小青花潛
二六 青蛂
二七 琉璃金龜子
二八 叩頭蟲
二九 桑天牛
三〇 星天牛
三一 桂娘
三二 鋸娘
三三 金色吉丁蟲
三四 豆芫菁
三五 緣〓
三六 斑〓
三七 鱉蟻
三八 豆小蟻
三九 節須蟻
四〇 茶蟻
四一 〓〓
四二 斑衣
四三 粟夜盜蟲
四四 大豆黃螟蟲
四五 細帶蛾
四六 雲天蛾
四七 鳶色天蛾
四八 蜂蛾
四九 柞蠶
五〇 樗蠶蛾
五一 粉蝶
五二 黃粉蝶
五三 灰粉蝶
五四 豹蝶
五五 赤胥
五六 葎胥
五七 赭胥
五八 緋縅胥
五九 小灰蝶
六〇 碧鳳蝶
六一 鳳蝶
六二 黃鳳蝶
六三 赤卒
六四 〓
六五 拖足蜂
六六 長足蜂
六七 胡蜂
六八 鈴蜂
六九 土蜂
七〇 細腰蜂
七一 藤范
七二 黑玳瑁蜂
第四 參考書目
氣象觀測報告
農產種籽交換所二十一年中交換種籽之一覽
二十一年中場務之增進情形
二十一年中各月份收發文件數目之一覽
二十一年中來場參觀人數之一覽
本場總場全圖
本場閻千戶分場全圖
本場閻千戶分場叚店栽培區全圖
本場朱家莊分場全圖
附錄 農藝化學實驗法
2 驅除秤量法
3 滴定法
a 氯化鈣磠精溶液法
b 可溶碳酸鹽定量法
a 碳酸鹽定量法
b 重碳酸鹽定量法
b 比色法
a 列斯列爾氏試藥法
b 石碳酸法
2 有機氮定量法
a 甘寧氏法
b 克爾答爾氏法
c 鹽入奧田氏法
3 硝酸態氮定量法
a 容量法(硝酸及亞硝酸)
a 吳爾書氏法
b 德瓦爾答氏法
c 亞爾恩德氏法
b 比色法
a 硝酸定量法
甲 布魯新法
乙 diphenylbenzidine法
丙 phenoldisulphonic法
丁 pyrogallol法
b 亞硝酸定量法
甲 metapheny_ened amioe法
乙 碘化鋅澱粉溶液法
丙 鹽酸l-naphtby amine法
4 有機氮及硝酸氮共存時之氮索定量法
a 甘寧氏變法
b 藥德保爾氏法
5 cyanamid-nitrogen定量法
6 dicyandiamid-mitrogen定量法
7 尿素定量法
8 恆來哈崙氏cyanamid dicyandiamid及harnstoff之定量法
(一八) 碳酸定量法
1 吸收秤量法
a 加里球吸收法
b 弗克氏法
(一〇) 錳之定量法
(一一) 加里及曹達之定量法
1 氯化白金法
2 輕氣還元法及蟻酸鈉還元法
3 高氧酸法
4 亞硝酸鈷法
a 本法
b 大杉佐野二氏改良a法
c 魏古耳氏改良大杉佐野二氏法
5 丁克諾伯法
6 比色法
a 氯氣第一錫還元法
b 磷化鉀還元法
7 加里—全加里定量法
a 碳酸石灰法
b 碳酸鋇法
(一二) 鈣.鎂.鉀混合液中各個分離定量法
(一三) 硅酸定量法
(一四) 鐵,礬土,錳,石灰,苦土,硅酸,硫酸,磷酸及鉀鈉之混合液中各個分離定量法
(一五) 氯化氫酸之定量法
1 重量法
2 容量法
a 中性溶液滴定法
b 洛旦酸錏法
(一六) 酸鹼定量法
(一七) 淡氣定量法
1 錏性氯定量法
a 容量法
a 氧化鎂法
b 氫氧化鈉法
c 甲荃法
d 碳酸鈉法
農藝化學實驗法目錄
第一編 常用無機定量分析法
(一) 硫酸定量法
1 重量法
2 比色法
(二) 重土定量法
(三) 石灰定量法
(四) 苦土定量法
1 重量法
2 比色法
(五) 磷酸定量法
1 試液中不含鐵鋁之磷酸定量法
2 試液中鐵鋁共存之磷酸定量法
a 檸檬酸鹽法
b 芬克爾鉬酸液法
c 洛崙芝氏法
3 比色法
4 容量分析法
5 全磷酸定量法
(六) 磷酸及鈣之混合液中各個分離定量法
(七) 三氧化二鐵定量法
1 重量法
2 比色法
a mellor's method
b 黃血鹽法
c 硫化法
(八) 礬土定量法
(九) 氧化鐵及礬土之分離定量法
1 直接定量法
2 間接算出法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二年[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官/430.332/12/民:21
主題
InfoField
農業
中圖分類
InfoField
S-092.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2,5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52,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52, 21 April 20231,162 × 1,304, 376 pages (9.0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試驗報告 (1/1) by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編輯 (batch task; nlc:data_416,16jh002179,80359; 民國圖書-PD2022.5; 山東省立第一農事試驗場試驗報告)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