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6jh005405-88814 視察教育世界一周記.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97 × 1,287 pixels, file size: 8.9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7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視察教育世界一周記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賈豐臻編纂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視察教育世界一周記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編者於1921年由江蘇省教育局派往美、英、法、德、瑞士等國視察教育,此為有關記述

目錄
自上海至舊金山
(一) 首塗
舟中
(二) 橫濱
東京
(三) 太平洋風浪
(四) 子午線日
(五) 檀香山
跳舞
(六) 舊金山
華僑過年之盛況
金門公園
(七) 東方兒女教養院
情聖節
(八) 市教育局
(九) 強姆帕克女子小學校
家政科
(十) 低能兒學校
兒童職業
犯罪兒童
(十一) 霍來斯門初等中學校
家事科
心理測驗
(十二) 工藝中學校
理科設備
女生司膳
文學演劇
(十三) 卜技利市教育局
初等中學校之早
視學與教員聯絡
心理測驗
幼稚園之發達
(十四) 加利福尼大學
大學生注意中學生自治
初級師範不易分科
(十五) 斯丹佛大學
創立緣起
(十六) 附錄
教室國旗
自舊金山至勞斯安其連司
(十七) 勞地市教育局
教育公債局
優點
缺點
(十八) 小學圖書館
書物送出
(十九) 愛彌理小學校
美化主義
牛乳廠
女兒烹飪
兒童母親習英語
(二十) 文科中學校
家事科
(二十一) 中等工藝夜學校
分科
(二十二) 工藝中學校
學生自治
籌款
印刷所
販賣部
參觀各科
體育
(二十三) 加省南部大學
(二十四) 附錄
仙都
視學家庭
自勞斯安其連司至聖路易
(二十五) 途中
(二十六) 聖路易師範學校
優點
改良空氣
附屬小學
幼稚園
(二十七) 空氣調養學校
浴室
教室
(二十八) 低能兒學校
心理測驗
(二十九) 克利勿倫中學校
游泳池
機械室
木工場
室內運動場
烹飪教室
(三十) 補習學校
本市補習教育之發達
(三十一) 學校博物館
有足博物館
汽車輸送
(三十二) 市教育局直接收稅
教授部分科
師範生畢業後情形
優點
缺點
(三十三) 附錄
動物園
植物園
市街不潔
自聖路易至芝加哥
(三十四) 密西雪必河
密西根湖
(三十五) 嘉特博士之言
心理測驗
初等中學校
初級師範分科問題
學生自治
(三十六) 芝加哥市教育局
初等中學校之少
小學教員之跋扈
特殊學校之發達
(三十七) 師範學校
課餘事業
教育意見
(三十八) 殘廢學校
摩托車接送
殘廢補救
(三十九) 聾啞學校
發言練習
(四十) 父母學校
兒童裁判所之強迫
食堂
宿舍
罰則
(四十一) 搿雷愛彌松學校
特點
兵式操
(四十二) 極飛松小學校
特點
(四十三) 市教育局
兒童每日在校時之久
優點
使用教室之經濟
父母之樂從
暑期放假之少
明日之學校
(四十四) 附錄
美術館
雜碎大王
自芝加哥至迭屈勞哀
(四十五) 迭地市教育局
無初等中學名稱
心理測驗
市公價票
強迫教育
(四十六) 為斯吞中學校
體育
(四十七) 美利小學校
使用教室之經濟
授課時間特長
主要科目或在午後
(四十八) 師範學校
中小學校職教員之補習
分科之多
實際教授
學生自治
學生坐位之無定
(四十九) 初等中學校
男女分教
心理測驗
烹飪科招待午餐
(五十) 附錄
汽車大王
今昔之感
自迭屈勞哀至白飛羅
(五十一) 越境之困難
(五十二) 白飛羅市教育局
局與議會權力之消長
租借校舍
(五十三) 哈塞司中學校
學生自治
考試之嚴厲
教室中之二分間體操
(五十四) 職業學校
夜學校
工場之完備
(五十五) 第八小學校
品評教員之教員
(五十六) 附錄
世界第一之大瀑布
汽車夫之憤懣
自白飛羅至塞勒扣司
(五十七) 塞勒扣司大學林科
木材標本室
(五十八) 大學家政科
爐灶之適用
縫紉之發達
(五十九) 縣教育局
市教育不在縣教育行政範圍之內
鄉村小學
(六十) 職業中學校
機械之鐵網回護
水力之發電
夜學校
(六十一) 大學校長之主張中美聯絡
自塞勒扣司至阿爾巴你
(六十二) 紐約省教育局
司中等以上各校之考試
調查各校成績
本局之權力
(六十三) 附錄
博物館
自阿爾巴你至波士頓
(六十四) 麻省教育局
小學教員俸給之省補助費
職業教育之省補助費
教員退隱金
(六十五) 波士頓市教育局
師範學校之首創者
天才教育
(六十六) 師範學校
教授實習
校長之久任對於師範教育之意見
(六十七) 女子臘丁學校
男女不同學之理由
(六十八) 商業中學校
名商演說
強迫兵操
無課餘事業
(六十九) 西孟女子大學校
職業教室
(七十) 馬丁小學校
重實際教授
職業指導
(七十一) 哈佛大學醫科
博物館
圖書館
教育科
哲學意見
心理測驗
歐美中學教育之不同
生活適用
平民主義
低能與天才憑心理測驗
廢除考試當在教授法改良之後
兒童早入中學之理由
心理測驗器及表式
職業指導部大要
(七十二) 剖根盲人學校
男女隔離
(七十三) 麻省理工大學
美國東方最大之理工校
(七十四) 牛敦市教育局
重體育
(七十五) 職業中學校
半工半課
女生助中國賑捐
烹飪科招待午餐
(七十六) 牛敦工商中學校
男女授課不同故亦不同學
(七十七) 克蘭弗林小學校
職業指導
重自習
(七十八) 威爾斯蘭女子大學
專授文科
創立緣起
(七十九) 附錄
革命紀念
省議會
助中國賑捐
自波士頓至華盛頓
(八十) 華盛頓單級小學校
聯合小學校
(八十一) 京兆教育局
黑白人不同學
小學校長各司分區之小學教育
無市議會
住民無選舉權
(八十二) 中央教育局
司阿拉斯加之教育
注意鄉村小學
教育研究
聯合單級小學
全國教育統計
(八十三) 聖屈爾中學校
混合中學
分科及卒業隨學生志願而定
國會議決必習兵操
兵操司令官
學校銀行
課餘事業
記分法與升級法
女生家政科
(八十四) 標準局
分類
(八十五) 中央職業教育局
分配經費
各省組織職業教育局
分科
宗旨
職業學校與中學校
家政科即女子職業
(八十六) 哈姆登黑人學校
創立緣起
分科
黑人數
師範科
生徒作工
黑白人不同學之原因
男女分級
黑人少當教員之原因
附屬小學早會
農業科
手工科
家政科
工業各科
商業科
博物館
注重兵操
(八十七) 包得茅鄉村小學校
雙極小學
(八十八) 鄉村聯合農業中學校
摩托車接送
重體育
鄉民貴工賤農
農田之價值
(八十九) 附錄
美術館
起義紀念塔
國會
博物館
圖書館
白宮
華盛頓宅及墓
古得諾氏
自華盛頓至紐約
(九十) 紐約古倫比亞大學師範院羅素院長之言
分科
教育主義
自由之害
中美生計問題
美德教育主義之比較
童子軍之利益
克派德博士之言
考察教育之方法
職業教育之鄭重
國家主義之教育
設計教學法
(九十一) 市教育局
特點
教員退隱金
女教員結婚後之辦法
分科
(九十二) 兒童裁判所
裁判之經過
大哥哥指導法
(九十三) 孟祿博士之言
國家主義之影響
家族主義與個人主義
心理學家之言
心理測驗之發明
分級當按兒童心理
心理測驗法之用途
(九十四) 附錄
博物館
水族館
教育博物館
世界大同會
自紐約至倫敦
(九十五) 渡大西洋
(九十六) 至朴來門司
至倫敦
(九十七) 倫敦中央教育部
義務教育
人格教育
中央之補助費
省制之擬議
天才教育
無職業教育
生徒作工之限制
補習教育
英法教育之比較
(九十八) 牛津大學
寄宿舍
博物館
(九十九) 牛傍農業專門學校
男女同學
農夫參觀實習
學校所盡之義務
養雞法
養雞場之大
(百) 曷迫美麗文小學校
天才教育
背誦表現
男女分級
中央家事教室
天才兒童中途得升中學
自習主義
自定職業
(百〇一) 倫敦大學
分科
化學試驗室及研究科
(百〇二) 商業學校
英國商業與教育
無商品陳列室及銀行實習
日夜校
(百〇三) 市教育局
補習學校之強迫補習
男女同學之可否
體育
補習學校
注重體育
男教員適充臨時兵
(百〇五) 英國最近教育情形
職教員俸給
八十人一級之小學
(百〇六) 附錄
蠟人院
動物園
皇宮
公園
植物園
倫敦堡
各種博物館
孫文拘留室
同盟罷工
自倫敦至巴黎
(百〇七) 多惟爾海峽
(百〇八) 巴黎大學
大學畫壁
地質學標本
醫科解剖物及解剖室
絲光紗織畫
(百〇九) 大路易中學校
考入高師者之踴躍
寄宿舍
(百十) 拉希姆女子中學校
聯絡手工與圖畫
臨時販賣部
(百十一) 高等師範學校
圖書館
自由教授
外國語學生派往外國
(百十二) 母親學校
幼稚生特別記號
軍隊遊戲之表見
母親學校之多
幼稚生減少之原因
(百十三) 女子師範學校
法國師範校數
寄宿舍
無宿費
學區考試
教授實習之變更
學生自治
(百十四) 聖路易中學校為入專門學校之預備科
特別注重考試
嚴肅主義之訓練
寄宿舍
(百十五) 法國最近教育情形
學制
職教員俸給
中等學校大都取嚴肅主義
職教員年歲都老大
考試之嚴重
(百十六) 附錄
博物館與圖書館之多
國葬場
拉姆士戰場
戰勝油畫館
凱旋門
拿皮侖墓
凡爾塞鏡宮
公園
自巴黎至柏林
(百十七) 過比利士境
到柏林
(百十八) 第一裴弗學校
幼稚園
初生兒即可入
小學兒童之寄養
兒童圖書館
保姆養成
教低能兒法
廢物利用
(百十九) 第二裴弗學校
縫紉
烹飪
病人看護
工業大要
(百二十) 第三裴弗學校
幼兒之留養及寄宿
可愛之幼兒
幼兒食品
(百二十一) 商業專門學校
校長輸選
(百二十二) 猶太學校
教員養成科
(百二十三) 女子職業學校
烹飪實習
照相科之完備
(百二十四) 女子中學校
附設小學校
(百二十五) 第二十一小學校
試驗性質
利用廢物
理科無教本
操場布置
養成自動
(百二十六) 大梁中學校
木工非必修科
寄宿舍
(百二十七) 德國教育最近情形
學制
教員俸給
(百二十八) 附錄
動物園
水族館
各種博物館
植物園
俾士麥克銅像
勝法紀念塔
德皇新宮
自柏林至瑞士熊城
(百二十九) 瑞士途中
(百三十) 省立中學校及小學校
受罰之兒童
分科
標本流動室
物理器械之豐富
中央操場
(百三十一) 熊城最近教育情形
學制
(百三十二) 附錄
熊城東南之風景
處女峰
兵制
熊城命名之故
自瑞士熊城至馬賽
(百三十三) 途中風景
至馬賽
華工情形
自馬賽回上海
(百三十四) 地中海
蘇彝士河
紅海
阿拉伯海
哥倫布
新嘉坡
香港
附視察雜錄
(一) 教育談
(二) 雜談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十年[1921]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520.9/151
主題
InfoField
教育事業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5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0,25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4:59,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4:59, 22 April 2023897 × 1,287, 275 pages (8.9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視察教育世界一周記 (1/1) by 賈豐臻編纂 (batch task; nlc:data_416,16jh005405,88814; 民國圖書-PD2022.5; 視察教育世界一周記)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