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7jh002101-107660 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75 × 1,162 pixels, file size: 24.5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74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解放社編輯部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Publisher
解放社 ([北京])
Description

上冊收列寧1917年9月至1923年3月所作有關蘇維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論文、報告28篇,包括:《災禍臨頭和防止之法》、《關於工人監督條例草案》、《關於國民經濟社會化的法令草案》、《關於消費公社之命令、草案》、《怎樣組織比賽》等;斯大林1925年所作《論新經濟政策及國家資本主義》等報告3篇。末附「簡要注釋」。下冊全部為斯大林著作,包括1926年3月至1938年5月所作有關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問題的論文、報告共32篇

目錄
四 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
斯大林:『論列寧主義底幾個問題』摘錄(一九二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六 關於社會主義再一個國家內勝利的問題
七 為社會主義建設勝利而奮鬥
斯大林:論蘇聯經濟形勢與黨底政策(給列寧格拉組織底活動分子關於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三日聯共(布)中央全會工作的報告)
一 新經濟政策底兩個時期
二 工業化方針
三 社會主義積累底諸問題
四 積累之正當利用,節約制度
五 要造就工業建設的幹部
六 要提高工人階級底積極性
七 要鞏固工農聯盟
八 要實行黨內的民主
九 要保護黨底統一
一〇 結語
斯大林論蘇聯無產階級與農民問題(摘錄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三日『論聯共黨內的反對派聯盟』)
斯大林:『論聯共黨內社會民主主義的傾向』摘錄(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在聯共第十五次代表會議上的報告與結論』)
反對派在政治上與組織上的錯誤(報告摘錄)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結論摘錄)
斯大林論蘇聯對外貿易壟斷制問題(摘錄一九二七年九月八日『與第一次美國工人代表團的談話』)
斯大林論社會主義工業的推動力(摘錄一九二七年九月八日『與第一次美國工人代表團的談話』)
斯大林:『與外國工人代表團的談話』摘錄(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五日)
第一個問題 蘇聯政府想用什麼方法與外國的煤油公司鬥爭?
第二個問題 怎樣實現農民問題中之集體制度?
第三個問題 在軍事共產主義時代,當時企圖消滅貨幣有些什麼主要的困難?
第四個問題 『剪刀』問題現在究竟如何?
第五個問題 蘇維埃政府對於法國小債主有什麼意見?如何可以使法國的閒逸階級與他們相識
第六個問題 怎樣把燒酒的壟斷和與酒癖做鬥爭聯繫起來?
斯大林:社會主義建設的成績與蘇聯的內部情形(摘錄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日至七日『聯共中央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與結論』
一 整個國民經濟
二 我們社會主義大工業發展的速度
三 我們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
四 階級、國家機關、國家的文化發展
斯大林:在糧食戰線上(摘錄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與紅色教授學校、共產主義學院以及斯維爾德洛夫大學學生的談話』
斯大林:列寧與聯合中農問題(答。同志,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二日)
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底問題(摘錄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三日在列寧格拉黨部積極分子會議上的報告『聯共(布)中央七月擴大會議的總結』)
一 收買五穀底政策問題
二 造就工業建設的專門人材
斯大林: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危險(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九日在莫斯科委員會和莫斯科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上的演說)
斯大林:論國家工業化與聯共(布)黨內的右傾(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在聯共中央全體會議上的演說)
一 工業化發展的速度問題
二 五穀問題
三 論反對傾向及調和派的鬥爭
斯大林: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一九二九年四月在聯共(布)中央全會上的演說)
一 階級的變動與我們的意見分歧
二 (略)
三 在國內政策各問題方面的意見分歧
a 階級鬥爭問題
b 階級鬥爭尖銳化問題
c 農民問題
d 新經濟政策和市場關係問題
e 工業發展底速度和城鄉結合底新形式問題
f (略)
g 是五年計劃呢?還是兩年計劃
h 播種面積問題
i 糧食採辦工作問題
四 反對右傾的鬥爭問題
斯大林:大轉變的一年(為十月革命十二周年紀念而作,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七日)
一 在勞動生產率方面
二 在工業建設方面
三 在農業建設方面
結束語
五 為農業集體化而鬥爭
斯大林:論蘇聯土地政策底幾個問題(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馬克思主義土地問題專家代表會議上的演說)
一 『平衡』論
二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自流』論
三 小農經濟『穩固』論
四 城市與鄉村
五 論集體農莊底本質問題
六 階級的變動和黨政策中的轉變
七 結論
斯大林:論消滅富農階級的政策問題(一九三〇年一月二十一日)
斯大林:勝利沖昏頭腦(論集體農莊運動問題,一九三〇年三月二日)
斯大林:給集體農莊工作同志們的答覆(一九三〇年四月三日)
斯大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發展和蘇聯底內部情形(摘錄一九三〇年六月二十一日『聯共(布)第十六次大會上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與結論』)
一 整個國民經濟底發展
二 工業化的成績
三 社會主義工業底領導地位和它發展的速度
四 鄉村經濟和穀類問題
五 農民之轉向社會主義和蘇維埃農場、集體農場發展的速度
六 改良工農的物質條件和文化條件
七 發展中的困哪,階級鬥爭和社會主義在整個戰線上的進攻
八 資本主義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制度?
九 目前的任務
a 一般的
b 工業方面
c 農場經濟方面
d 運輸方面
斯大林:論經濟工作人員底任務(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在第一次全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工作人員代表會議上的演說)
斯大林:新的環境和新的經濟建設任務(一九三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在經濟工作人員會議上的演說)
一 勞動力
二 工人工資
三 勞動組織
四 工人階級底生產技術知識界問題
五 舊生產技術知識界轉變的徵象
六 論經濟核算制
七 用新的方式來工作,用新的方式來領導
斯大林:第一個五年計劃底總結(一九三三年一月七日在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全會上的報告)
一 五年計劃底國際意義
二 五年計劃底基本任務和實現這一任務的道路
三 五年計劃在工業方面四年完成的總結
四 五年計劃在農業方面四年完成的總結
五 五年計劃在改善工農物質狀況方面四年完成的總結
六 五年計劃在城鄉間商品流轉方面四年完成的總結
七 五年計劃在與敵對階級餘孽鬥爭方面四年完成的總結
八 一般結論
斯大林:論農村中的工作(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一日在聯共(布)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全會上的演說)
斯大林:在第一次全蘇聯集體農莊突擊隊員代表大會上的演說(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九日)
一 集體農莊道路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二 我們最近的任務,是要把一切集體農莊莊員都變成為生活富裕的人
三 幾點個別的意見
斯大林:蘇聯國民經濟底繼續高漲和內部狀況(摘錄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在第十七次黨代表大會上關於聯共(布)中央工作的總結報告』)
一 工業底高漲
二 農業底高漲
三 勞動者物質狀況和文化水準的提高
四 商業高漲與運輸業
斯大林論農業勞動組合和農業公社問題(摘錄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在第十七次黨代表大會上關於聯共(布)中央工作的總結報告』)
六 為完成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
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舉行的紅軍學院學生畢業典禮大會上的演說(一九三五年五月四日)
斯大林:在第一次全蘇聯斯大哈諾夫工作者會議上的演說(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 斯大哈諾夫運動底意義
二 斯大哈諾夫運動底根源
三 新的人材和新的技術定額
四 最近的任務
五 兩句話
斯大林:蘇聯底內部狀況(摘錄一九三九年三月十日『在第十八次黨代表大會上關於聯共(布)中央工作的總結報告』)
一 工業與農業更進一步的高漲
二 人民物質狀況和文化狀況跟進一步的提高
三 蘇維埃制度更進一步的鞏固
斯大林:在先進的男女收割機師會議上的演說(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招待高級學校工作人員時的演說(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七日)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49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49-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552.4801/853/:2
主題
InfoField
社會主義經濟
中圖分類
InfoField
A266 A366 F091.9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7-741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33,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33, 22 April 2023875 × 1,162, 744 pages (24.5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1/1) by [解放社編輯部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7jh002101,107660; 民國圖書-PD2022.5; 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