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7jh003063-109966 漢書.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85 × 1,054 pixels, file size: 60.9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82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Ban Gu: Book of Han  wikidata:Q846905 reasonator:Q846905 s:ja:漢書 q:ja:漢書
Author
〔漢〕班固撰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漢書
Part of Twenty-Four Histories Edit this at Wikidata
Publisher
大光書局
Object type written work / history book Edit this at Wikidata
Genre jizhuanti Edit this at Wikidata
Description

附錄《前漢書景祐本排印》

目錄
帝紀
前漢書卷一上
帝紀第一上
高祖邦
前漢書卷一下
帝紀第一下
高祖
前漢書卷二
帝紀第二
惠帝盈
前漢書卷三
帝紀第三
高后雉
前漢書卷四
帝紀第四
文帝恆
前漢書卷五
帝紀第五
景帝啟
前漢書卷六
帝紀第六
武帝徹
前漢書卷七
帝紀第七
昭帝弗陵
前漢書卷八
帝紀第八
宣帝詢
前漢書卷九
帝紀第九
元帝〓
前漢書卷十
帝紀第十
成帝鷺
前漢書卷十一
帝紀第十一
哀帝欣
前漢書卷十二
帝紀第十二
平帝術

前漢書卷十三
表第一
異姓諸侯王
前漢書卷十四
表第二
諸侯王
前漢書卷十五上
表第三上
王子侯
前漢書卷十五下
表第三下
王子侯
前漢書卷十六
表第四
高惠高后孝文功臣
前漢書卷十七
表第五
景武昭宣元成哀功臣
前漢書卷十八
表第六
外戚恩澤侯
前漢書卷十九上
表第七上
百官公卿
前漢書卷十九下
表第七下
百官公卿
前漢書卷二十
表第八
古今人物

前漢書卷二十一上
志第一上
律歷
前漢書卷二十一下
志第一下
律歷
前漢書卷二十二
志第二
禮樂
前漢書卷二十三
志第三
刑法
前漢書卷二十四上
志第四上
食貨
前漢書卷二十四下
志第四下
食貨
前漢書卷二十五上
志第五上
郊祀
前漢書卷二十五下
志第五下
郊祀
前漢書卷二十六
志第六
天文
前漢書二十七上
志第七上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上
志第七中之上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下
志第七中之下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上
志第七下之上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下
志第七下之下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八上
志第八上
地理
前漢書卷二十八下
志第八下
地理
前漢書卷二十九
志第九
溝油
前漢書卷三十
志第十
藝文
列傳
前漢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陳勝 項羽
前漢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張耳子敖 陳除
前漢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魏豹 田儋 韓王信
前漢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韓信 彭越 英布 盧綰 吳芮
前漢書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荊王賈 燕王澤 吳王濞
前漢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楚元王交 劉向子歆
前漢書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季布 欒布 田叔
前漢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高五王
齊悼惠王肥 趙隱王如意 趙幽王友
趙共王恢 燕靈王建
前漢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蕭何 曹參
前漢書卷四十
列傳第十一
張良 陳平 王陵 周勃子亞夫
前漢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樊〓 〓商 夏侯嬰 灌嬰 傅寬
靳歙 周緤
前漢書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張蒼 周昌 趙堯 任敖 申屠嘉
前漢書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酈食其 陸賈 朱建 婁敬 叔孫通
前漢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淮南厲王長 衡山王賜 濟北王勃
前漢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蒯通 伍被 江充 息夫躬
前漢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石奮 衛綰 直不疑 周仁 張敺
前漢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文三王
梁孝王武 代孝王參 梁懷王揖
前漢書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賈誼
前漢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爰盎 〓錯
前漢書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張釋之 馮唐 汲黯 鄭當時
前漢書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賈山 鄒陽 枚乘子臯 路溫舒
前漢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竇嬰 田粉 灌夫 韓安國
前漢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景十三王
河間獻王德 臨江哀王闓
臨江閔王榮 魯恭王余
江都易王非 膠西於王端
趙敬肅王彭祖 中山靖王勝
長沙定王發 廣川惠王超
膠東康王寄 清河哀王乘
常山憲王舜
前漢書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李廣孫陵 蘇建子武
前漢書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衛青 霍去病【李息 公孫敖 李沮 張次公 趙信 趙食其 郭昌 路博德 趙破奴】
前漢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董仲舒
前漢書卷五十七上
列傳第二十七上
司馬相如
前漢書卷五十七下
列傳第二十七下
司馬相如
前漢書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公孫弘 卜式 兒寬
前漢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張楊子安世 安世子延壽
前漢書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杜周子延年 延年子緩 緩弟欽
前漢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張騫 李廣利
前漢書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司馬遷
前漢書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武五子
戾太子據 齊懷王閔 燕刺王旦
廣陵厲王胥 昌邑哀王闓
前漢書卷六十四上
列傳第三十四上
嚴助 朱賀臣 吾丘壽王 主父偃
徐樂
前漢書卷六十四下
列傳第三十四下
嚴安 終軍 王褻 賈捐之
前漢書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東方朔
前漢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公孫賀子敬聲 劉屈〓 車千秋
王訢 楊敞子惲 蔡義 陳萬年子咸
鄭弘
前漢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楊王孫 胡建 朱雲 梅福 云敞
前漢書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霍光 金日殫子安上
前漢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趙充國 辛慶忌
前漢書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傅介子 常惠 鄭吉 甘延壽
陳湯 段會宗
前漢書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雋不疑 疏廣廣兄子受 於定國
薛廣德 平當 彭宣
前漢書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王吉〔子駿 孫崇〕貢禹 龔勝 龔舍〔傳雲兩龔是也〕鮑宣〔唐林 薛方〕
前漢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韋賢子玄成
前漢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魏相 丙吉
前漢書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眭弘 夏侯始昌 夏侯勝 京房 翼奉 李尋
前漢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趙廣漢 尹翁歸 韓延壽 張敞 王尊 王章
前漢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蓋寬〓 諸葛豐 劉輔 鄭崇 孫寶 母將隆 何並
前漢書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蕭望之子育 咸 由
前漢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馮奉世 子野王 逡 立 參
前漢書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宣元六王
淮陽憲王欽 楚孝王囂
東平思王宇 中山哀王竟
定陶共王康 中山孝王興
前漢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匡衡 張禹 孔光 馬宮
前漢書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王商 史丹 傅喜
前漢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薛宣 朱博
前漢書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翟方進子宣 羲
前漢書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谷永 杜鄴
前漢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何武 王嘉 師丹
前漢書卷八十七上
列傳第五十七上
揚雄
前漢書卷八十七下
列傳第五十七下
揚雄
前漢書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儒林
丁寬 施〓 孟喜 梁丘賀 京房
費直 高相 伏生 歐陽生 林尊
夏侯勝 周堪 張山拊 孔安國
申公 王式 轅固 后蒼 韓嬰
趙子 毛公 孟卿 胡毋生
嚴彭祖 顏安樂 瑕丘江公 房鳳
前漢書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循吏
文翁 王成 黃霸 朱邑 龔遂 召信臣
前漢書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酷吏
郅都 寧成周陽由 趙禹 義縱 王溫舒 尹齊 楊仆 咸宣 田廣明 田延年 酸延年 尹鴛
前漢書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貨殖
范蠡 子〓 白圭 猗頓 烏氏贏巴寡婦清 蜀卓氏 程鄭 宛孔氏丙氏 刁閒 師史 宣曲任氏
前漢書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遊俠
朱家楚田〓 劇孟王孟 郭解 萬章 樓護 陳遵 原涉
前漢書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侫幸
鄧通 趙談 韓嫣 李延年 石顯 淳于長 張放 董賢
前漢書卷九十四上
列傳第四六十四上
匈奴
前漢書卷九十四下
列傳第六十四下
匈奴
前漢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西南夷 南粵王 閩粵王 朝鮮
前漢書卷九十六上
列傳第六十六上
西域
前漢書卷九十六下
列傳第六十六下
西域
前漢書卷九十七上
列傳第六十七上
外戚
前漢書卷九十七下
列傳第六十七下
外戚
前漢書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元後
前漢書卷九十九上
列傳第六十九上
王莽
前漢書卷九十九中
列傳第六十九中
王莽
前漢書卷九十九下
列傳第六十九下
王莽
前漢書卷一百上
傳第七十上
敍傳
前漢書卷一百下
傳第七十下
敍傳
西漢十二帝起高祖元年乙未盡王莽地皇四年癸未合二百二十九年
帝紀一十二〔十三卷〕
表八〔十卷〕
志十〔十八卷〕
列傳七十〔七十九卷〕
共一百二十卷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五年[1936]
Place of creation Eastern Han Edit this at Wikidata
References Gujin Tushu Jicheng, Q96599829  Edit this at Wikidata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Other versions
主題
InfoField
兩漢時代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冊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54,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54, 22 April 2023785 × 1,054, 826 pages (60.9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漢書 (1/1) by (漢)班固撰 (batch task; nlc:data_416,17jh003063,109966; 民國圖書-PD2022.5; 漢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