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7jh003300-110063 世界第一大戰 第2卷.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14 × 1,066 pixels, file size: 10.9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5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世界第一大戰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陳泠汰 陳詒先譯述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世界第一大戰
Volume 第2卷
Publisher
中華書局[總發行者]
Description

全書2冊。第1冊,共10章。敘述戰爭的起因和爆發。附1552—1914大事年表。第2冊,共12章。分別論述交戰國戰前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戰爭動員情況。後附679—1915年大事年表

目錄
第一章 條頓國之精神
奧太子之不慎與塞人之怨恨
英國對於塞爾維亞之意見
除利非耶tr-ovclyan之評論
賽賴郛暗殺發生後塞國之態度
一千九百十四年七月奧國之意見
子爵梯色tisza及秋斯克tschirscky
奧都人心及與塞決裂
德不滿意於一千九百十一年之決定
軍艦之爭競 一千九百十三年三月十九日秘密報告
德國各黨外交之態度
柏林得奧塞決裂消息
德政治之大樞紐
一千九百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夜波資但potdam非常之會議
夜半之謁見
柏林人民之敵愾
八月四日議院重要之聚集德皇及宰相之演說
社會黨答詞
第二章 比法意三國之精神
比利時戰前情形
愛爾伯梯albertl第一王
比利時與德意志之關係
德假道於比非臨時籌畫
比先事豫防
比政府與時局之危險
盧森堡德之哀的美敦書
比之答覆
德向比宣戰
德之遁詞
安菊拉色之意見
法蘭西
亞爾薩斯羅連問題
法國近年之政治
雞阿斯jaures法德之社會主義
三年兵役
叨墨格doumorguo內閣
開羅克斯caillaux案件
一千九百十四年之選舉內閣風潮
飛菲黑爾viviani內閣
韓伯特hambert洩露機密
雞阿斯之被殺
法國人民及戰事風潮
開戰
議院之聚集
聯合內閣
意大利之精神
第三章 英國之精神
一千九百十四年之英國內閣
主要人物愛士葵斯葛雷伊略脫喬治奚爾起爾churchill內閣不願戰爭
以各種方法維持和平
制艦緩期之提議
一千九百十四年八月一日以前英國政府之態度
工黨之意見
法政府欲確知英國之政策
七月二十九日葛雷談話之批評
七月三十日三十一日鉛本催葛雷發表意見
最有關係之兩日即八月一日二日
英始確實回答法國
八月三日國會最可紀念之議事
葛雷外交政策之演說一法國海岸之安全一比國之中立
波羅略bonnr law
迂瑞們德radmind都略德mac donald葛雷演說之批評
德欲英守中立
比國之請求
戰費
八月六日愛士葵斯之談話
吉青納任陸軍大臣
戰費之討論
波羅略的硜深diekinson及餘人之演說
加增陸軍
第四章 俄國之精神
一千九百十四年七月二十日法總統總理至俄之得阿夫petcrhof
法總統忽遽回國
聖彼得堡工黨之擾亂
二十四日外交恐慌之報告
七月二十五日之大會議
八月一日之聖彼得堡之示威舉動
八月二日冬宮舉行宗教之嚴肅禮節
八月八日議院開會
薩紹羅敷之演說
社會民主黨之反對
第五章 德國陸軍
軍人與國民之精神一致
善戰之民族
德國陸軍之始
阿汗穌冷朝之崛興
德軍精神之發源地
大伊奈特
弗勒得力威廉第一開創之業
長人隊
大弗勒得力之繼武
弗勒得力威廉第二時之衰微
拿破崙之侵陵
弗勒得力威廉第三重振普魯士
徵兵制
一千八百十三年之戰爭
徵兵制在一千八百六十六年及一千八百七十年之效驗
一千八百七十一年以後普魯士陸軍為諸邦之模範
兵役期限
一千八百八十一年一千八百八十七年及一千八百九十年軍隊之增加
一千八百九十三年之兵力
一千八百九十九年一千九百零五年一千九百十一年一千九百十二年及一千九百十三年軍隊之改革及增加
俾士麥政策之反動
軍人之勢力
各邦之名
人口之增
兵役期限
一千九百十四年之兵力
陸軍學校
將士
總司令
參謀部
陸軍一師團
留後之兵
德國軍人之性質
第六章 奧匈陸軍
神聖羅馬帝國之衰微
召募之制
常備軍
沙爾斯第五之振作
三十年戰爭
皇室威權之替
七年戰爭
羅馬帝國之瓦解
奧國建設之始
民族及方言之複雜
匈牙利王國
一千八百六十六年普奧之戰
徵兵之制
陸軍分為三部
一千八百七十年以後之經營
一千八百八十九年之陸軍法案
民族問題
後備兵與國民兵
免役之人
兵役期限
外委官之養成
軍官之養成
一千九百十四年第一戰與第一戰線之兵力
馬炮隊
總司令
第七章 土耳其與布加利亞之陸軍
土耳其
阿各芝oghuz回族之西遷
建國於小亞細亞
以半月行為國旗
阿斯們osman建設阿拖們ottoman國
第一任之總理
常備軍
加里色勒斯ja-rissary
所羅們慢克利飛星梯suleiman,the magnificont部落兵力
海軍
加里色勒斯之跋扈
蘇丹榴力之漸衰
加里色勒斯內部之腐敗
效法西歐軍制
以外國人為陸軍顧問
聘任德國戈爾資goltz將軍改良陸軍
陸軍效德海軍效英
德國軍官
徵兵制
非回教之軍隊
平日與戰時之兵力
外委官之訓練
參謀部
一千九百十年之陸軍法案
陸軍學堂
一千九百十三年德人整頓土國之陸軍
一千九百十四年軍隊之情形
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之兵力
軍備
飛機
憲兵
陸軍會
陸軍監
輜重隊
衛生隊
德國之權力
軍人之性質
布加利亞
愛克芬梯advcnt
混合之民族
布國古代之疆界
布國之滅亡及復興俄國之經營
附屬於比參修byzantino empire
重建之布國
土耳其一省
恢復恃俄人之力
屬於俄國勢力之下
東羅馬尼由布國分建
布國軍隊之情形
一千九百十四年之兵力
第八章 英國陸軍
古代之軍隊
國民兵
貴族親兵
貢獻之兵
雇兵
契約之兵
名譽
炮兵
弓兵
馬兵
侍衛兵
執法兵
倫敦練兵
鄉勇
卡爾斯第一charlcs i與國會之爭論
克林威爾之軍
常備軍之始
扣爾特斯coldstrca m護軍
古倫得grenadior 護軍
萊復life 護軍
王后加他林catlerice隨從之兵
繊米斯第二jamcs 11時之軍隊
國會之權
行契約制
預備兵
普奧普法二役後之改革
印度兵
坎拿大兵
澳大利亞新支蘭兵
南非兵
常備軍
特別後備軍
地方軍
常備軍(即達征軍)之群細情形
總論
第九章 法國陸軍
拿破崙之稱霸
一千八百七十年軍隊之腐敗
一千八百七十二年之徵兵制
邊界之防守
一千九百十四年法國要塞之情形
一千九百十三年之陸軍法案
各種兵之類別
第一線第二線
步軍之器械服裝
看護傷兵之注意
步軍之組織與訓練
馬軍及其將官
蘇慕sanlur之學堂
炮軍
工程輜重等兵
飛機
憲兵
森林兵與海關兵
平日與戰時之兵力
參謀部
總論
第十章 俄國陸軍
俄國民族
斯拉夫之勃興
土地之開拓
蒙古之侵入
帝國之成立
蒙古之敗
斯曲利力茲strclitz軍隊
克復喀山(俄東部地)
宜萬帝之軍隊
哥爹羅夫godnnoff之建設陸軍
哥薩克
大彼得之變法
斯曲力茲之反抗
哥薩克之反抗
俄軍在那爾瓦narvn敗於瑞典
敗瑞典兵於坡爾推發poltava
陸軍之改革
勝芬蘭瑞典波斯
七年戰爭
勝土爾其波蘭
敗於法國
重建陸軍
屯田兵
一千八百二十八年至一千八百二十九年與土爾其戰爭
一千八百三十三年一千八百三十四年之改革
廓里木戰爭
一千八百七十七年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俄土戰爭
日俄戰爭
一千九百十二年之陸軍法案
俄軍隊之詳細情形
總司令
參謀部
平日與戰時之兵力
近來軍隊之性質
第十一章 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三國之陸軍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族入歐洲之始
與同族刻來悉耳人分離
十四世紀時塞之強盛
十五世紀時歸併於土
數百年之擾亂
一千八百零四年暫時之獨立
復屬於土
第二次獨立
四十年之不靖
一千九百零三年亞烈山大王及菊拉格dragn後被弒
彼得繼位
人口與國力
陸軍之頹敗
彼得之自強
陸軍情形
一千九百十三年國境增廣
軍隊之增加
一千九百十二年與土國戰
一千九百十三年與布國戰
比利時
比利時荷蘭之聯合
一千八百三十年之變遷
國防軍之起點
屬於西班牙時陸軍之情形
國家思想之發達
列強擔保之獨立
陸軍之腐敗
普法戰後防守之計劃
一千九百零九年之陸軍法案
一千九百十三年兵力之增加
一千九百十四年陸軍之情形
意大利
一千八百十五年之陸軍情形
獨立軍
一千九百十四年之陸軍情形
第十二章 各交戰國之海軍
國際間海軍之地位
近代戰艦及其武裝
無畏艦
一千九百十四年戰艦最大之噸數
炮樓及其武裝
重炮
海底之敵
各國主要艦之比較
一千九百十四年建築之戰艦
英國海軍之優勢
協約及條頓國之海軍建築
輔助巡洋艦
無線電及飛機
船廠
軍人
魚雷艦及驅逐艦
潛行艇
英德法奧意俄諸國之海軍經費
北海英國海峽及地中海之形勢
一千九百十四年七月十八日英國海軍會操於抱斯穆次portsmonth(英海軍港)
德巡艦之擾英商務
第十三章 各交戰國之財力
戰爭之髓
各交戰國之財政情形
倫敦為銀行之中心
英倫銀行
貸款折扣
市面之恐慌
伊略脫喬治之計劃
法國為債權國
法國銀行制
法蘭西銀行
停止兌現
德國之特殊情形
財政之預備
帝國銀行
一千九百十三年之財政計劃
戰時之籌備
戰事公債
奧國之財政情形
俄國財政之籌備
俄國銀行
國庫券
酒精禁賣
意大利之財政情形
第十四章 各交戰國之動員令
徵兵制
預備兵
動員
各國下動員令之次第
塞國先下動員令
奧國於七月廿八日下半部動員令三十日推及加黎薩八月一日下全部動員令
俄國於七月二十九日下半部動員令三十一日下全部動員令
德之軍事預備
八月一日下全部動員令
法之軍事預備
八月一日下全部動員令
比於八月一日下動員令
英於八月二日下海軍動員令
遠征軍之調遣
動員之時間法之鐵路
法師團駐在地
英遠征軍之運送
德師團駐在地
德鐵路歸於軍用
陸軍動作之秘密
大事表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六年[191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第一次世界大戰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59,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59, 22 April 2023714 × 1,066, 355 pages (10.9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世界第一大戰 第2卷 (2/2) by 陳泠汰,陳詒先譯述 (batch task; nlc:data_416,17jh003300,110063; 民國圖書-PD2022.5; 世界第一大戰)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