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5jh007451-88026 杜威五大講演 第1卷.pdf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27 × 1,187 pixels, file size: 5.0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4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杜威五大講演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杜威[J. Dewey]講演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杜威五大講演
Volume 第1卷
Publisher
晨報社[發行者]
Description

收杜威在北京大學等處5次演講的全文。題目為:1、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2、教育哲學;3、思想之派別;4、現代三個哲學家;5、倫理演講紀略。書後附錄杜威夫人在北京高等師範附小關於初等教育的演講

目錄
一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的發生
社會政治哲學發生於社會政治有病的時候
關於學說在實際的社會政治的影響有兩派極端的說法
(一) 極端的理想派
(二) 極端的唯物派
此外還有第三派是最為公平的
學說發生、在社會政治上有兩種作用
(一) 使流動的變為凝固的、暫時的變為永久的
(二) 在危險的時候、維繫許多人的信仰、做重大的事業
社會政治哲學的兩大派別
(一) 急進派、發生在先、主張破壞、另造[烏托邦]
(二) 保守派、發生在後、主張找出本來的道理、來改良修正現有的制度
第三派主張隨時隨地找出具體的方法、應付具體的問題:這便是現在要講的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
二 科學精神對於第三派社會政治哲學的影響
十九世紀歐洲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科學
十九世紀社會科學家太看重科學律令的錯誤
第三派社會政治哲學的三個特點
(一) 實驗的
(二) 特別的
(三) 目的在養成知識觀念、隨時隨地補救特種情形、解決特種問題
社會政治哲學是應用的科學
社會政治哲學所以要當他科學研究、因為
(一) 利用現在的交通便利、調查容易、以科學的智識來指揮人類社會政治的行為
(二) 注重個體的特別事實、使與通則通例發生關係
舊式的社會政治哲學只是總攻擊或總辯護的兩極端、第三派主張的是零零碎碎的進步
三 第三派社會政治哲學的主張
舊派學說的錯誤
凡衝突都是群與群的衝突、一個群占勢力時吧別個群壓倒了、這些群就如宗教、政治、經濟、家庭、和地理的區域等
我們應該研究的
(一) 衝突的是種什麼東西
(二) 那一種太趨前了、把別種壓倒了、這也許就是第三派學說可以代替舊說的地方
四 第三派社會政治哲學與從前舊說的區別
提出兩個問題
(一) 為什麼三四百年來的社會政治學說都錯了
(二) 我們的新學說與舊學說有什麼分別
從前舊說所謂個人與社會衝突、其實只是已經承認的與未經承認的兩種社會的衝突
革新運動都經過三個時期
(一) 默想時期
(二) 抗議時期
(三) 成立時期
我們的新學說與舊學說不同的地方、就是要教革新家對於舊社會取一種研究的態度
五 以三種人性的需要做鑑別一切制度的標準
(一) 風俗習慣
(二) 社會編制
(三) 共同生活(最高社會的境界)
六 各社會互相交通往來、是共同生活的要素
階級制度就是想在各社會間築一道牆不使交通往來
家庭、政治、宗教、教育、都有這種弊病
弊病可以分兩方面說
(一) 社會本身不能持久
(二) 妨礙個人人格的發展
社會本身上的惡影響、只要看此次經不起歐戰大擾亂而動搖的德俄兩國、便是行獨裁政治最久的國家
個人人格上的惡影響、在被治者方面
(一) 心理上養成愁苦、怨恨、不滿足、發狂、神經病等
(二) 才能上養成奴隸性與狡詐性
治者方面
(一) 道德上養成殘忍、暴虐、驕傲、奢侈等
(二) 知識上他們所學都是偏小狹隘的東西
民治主義的哲學所主張的便是共同生活的社會
七 社會政治哲學的問題分為三大組
(一) 政治方面的問題
(二) 知識思想方面的問題
(三) 經濟的問題
先講第三組經濟的問題
經濟生活所包的範圍
(一) 人生的欲望和目的
(二) 用以達到目的的種種工具和組織
(三) 商品、一切欲望的結果
社會政治哲學的大危險、在看不起經濟的生活
經濟的影響有兩個意義
(一) 使人類分工
(二) 使人類互相依靠互相靠助
十八十九世紀英法個人主義的學者卻把經濟生活看的太重了
這派學說的根本錯誤在乎他所假設的情境、為實際上所不能有
商業上的互相關聯、有好處也有壞處
自由與平等不是並立的
八 個人主義學說
實業大革命以後發生的個人主義、打破[名分]的觀念、而代以[契約]的觀念
柏拉圖之[分位]的政治學說
個人主義的學說、與柏拉圖的學說恰恰相反
這派學說的缺點
(一) 忘了[契約]中最不可少的雙方平等能力
(二) 忘了契約的關係、不僅在訂約的兩方面、還與全社會有影響
保護勞工的法律的重要
九 社會主義的學說
各派社會主義不同的原因
(一) 對於道德的見解
(二) 對於國家的見解
各派社會主義有一個共同傾向、就是、凡經濟生活都應以社會的公共利益為前提、不應以個人的掙錢發財為前提
十九世紀下半直至歐戰、是馬克司社會主義的時代
馬克司社會主義的大概
歐戰以後、馬克司學說大受打擊
現在社會主義者攻擊馬克司的兩大理由
[公所的社會主義](guild sooialism)與[工團的社會主義](syndicalism)
中國今日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
十 政治方面的問題
政治方面的問題分為四部分
(一) 國家的問題
(二) 政府的問題
(三) 法律的問題
(四) 權利一五的問題
四部分以法律問題貫串之
先講國家的問題
國家的定義
無政府主義攻擊國家的兩層意思
國家應否用[力]來支配國
評論[力]的用法的兩個標準
[力]的分類
(一) 能力
(二) 阻力
(三) 暴力
[力]越消極越經濟越好、越破壞越不經濟越不好
國家所以能成最高用[力]的機關、因人性的趨向、必要找有較大的[力]的第三者解決爭端
十一 政府的問題—德國系學者的答案
國家的特性、再有對內對外的威權
政府的目的與他的達到目的的方法時有衝突、所以成為問題
這問題在西洋起於兩件事實
(一) 根於歷史
(二) 根於人的天性
西洋政治學說的兩大派別
(一) 德國系、主張政府有絕對的威權
(二) 英國系、主張用種種方法限制政府
德國系學說先有意大利的馬基哀維利;後有英國的霍布士;後有帝國的斯賓挪莎;最後有德國的黑格爾;都是這一派的代表學者
這一派學說的兩大影響
(一) 壞的方面、使普魯士的獨裁政治有學理的根據
(二) 好的方面、認定國家的能事、不僅在生計物質方面的制裁、還須顧到精神方面的文化和教育的事業
十二 政府的問題—英國系學者的答案
英國系學者以為國家所以能行施威權、完全以個人的自由為根據
這一派的代表學者、先有英國的洛克;後有法國的盧梭;最後有英國的[樂利主義派]
樂利主義的根本觀念、就是主張政府以謀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為目的
樂利主義在政治雪上的三種應用
(一) 國民是政府的威權的來源
(二) 國家是為社會的;不是社會為國家的
(三) 不是人民對於國家負責任、乃是國家對於人民負責任
十三 權利義務的問題
法律在社會實際上的作用、就是權利和義務兩件事
權利分為三種
(一) 個人的權利
(二) 公民的權利
(三) 政治的權利
西方最近的問題、漸漸有從[權利的問題]移到[用權利的機會的問題]的趨勢
中國今日應該注意的三點
(一) 中國似可不必再像西方的經過爭權奪利的時代、再問到用政府的權力來平均社會
(二) 中國今日可以利用普及教育、使人人的機會平等
(三) 中國今日可以利用專門知識研究專門問題
十四 從國際方面討論政治問題與國家的關係
民族的國家是十九世紀的出產品
民族的國家主義發達、有好處也有壞處
主權的觀念隨民族國家的觀念而發生、結果變成國際的無政府的現狀
國際法自身是否法律、還是一個問題
國家主義儘管發展、同時旁的超國家的勢力、如科學、美術、文學、宗教、旅行、郵政、商業等、也儘量發展
歐戰後的國際聯盟、雖然使人失望、但有幾件事可以樂觀的如
(一) 仲裁的發展
(二) 軍備的減少
(三) 外交的公開
(四) 國民公共干涉外交
國際的和平、須有種種積極的事業、只有消極的和平是不夠的
十五 識知思想的問題
知識思想的生活、可以提高社會的價值;
知識思想的生活、可以做社會生活的基礎
後一層特別注重、因為
(一) 凡是站得住的文明、一定有有系統的思想信仰做根據
(二) 一切社會的重要變遷、或改革、一定與思想信仰的變遷和改革同時來的
當今世界大轉機的時代、要找信德思想信仰、有三個重要方法
(一) 以科學的教權(authority)代替舊訓成法(tradition)的教權
(二) 公開的宣傳
(三) 普及教育
十六 知識思想信仰的自由
爭各種權利的目的、即在保障知識思想信仰的權利、使他們有自由發展的機會
知識思想信仰的自由、是民治主義所不可少的、也是人類進步所不可少的
發表思想的自由(言論自由等)比思想自由尤為重要、因為
(一) 思想不發表、則社會不能得思想的好處
(二) 沒有發表的自由、則思想沒有價值
歷史上講言論自由所以必要的兩個理由
太激烈的思想、發表了不會危險、因為人類有兩種性質可以做保障
(一) 愛護秩序希望太平
(二) 因循習慣、不好改革
激烈思想所以傳播得迅速、一定有旁的特別原因
統一思想是做不到的
知識的社會主義
政府越加禁止思想言論的自由、他的政治越加變成談話的政治(用喀萊爾的話)
民法主義的根本觀念、便是對於教育的最大信仰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九年[192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B712.51/3/:1-2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712.5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3:35,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3:35, 21 April 2023827 × 1,187, 141 pages (5.0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杜威五大講演 第1卷 (1/2) by (美)杜威[J. Dewey]講演 (batch task; nlc:data_416,15jh007451,88026; 民國圖書-PD2022.5; 杜威五大講演)

Metadata